由“智”提“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多行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12-30 03:51:11 来源: sp20241230

  央视网消息: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两会代表委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全国政协常委宁吉喆表示,传统产业改造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设备与新运营模式更好地结合,可以生产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

  宁吉喆说,企业投入到设备更新改造里会形成新的需求,这个需求有利于发展改善传统产业改造,属于转型升级,符合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设备,就会产生出新的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徐胜杰表示,作为工业建筑领域的代表,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表示,在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将作为强大的引擎,推动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和普及速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刘汉元说,坚持能源转型以后,2023年国内新增2.2亿千瓦光伏装机,一年发出电量3000亿度,大致相当于1亿吨石油在推动汽车前进上的等效能量。把汽车、内燃机、船运这部分电力解决以后,我们的进口石油的量可以大大降低。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加快创新药品和器械等的研发,为部分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冷伟青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如果谈新质生产力一定是市场所需要,政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不仅仅是制定文件,还要提供一些共性技术平台,以及一些大科学装置。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安说,不仅是医学本身,更多地延伸到材料改进,比如影像如何导航,让医生能够将器械精准地放进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方面。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多行业提质增效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领域活力、赋能多行业提质增效?

  来自轨道交通行业的代表李东林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形成通用底层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精准结合,赋能更多行业。

  李东林说,通过轨道交通那么多年沉淀,算法、器件和材料构成我们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就是能量变换技术,这种技术在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布局了风电,有光伏逆变器、有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表示,工程机械行业已逐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带来了更好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有望使无人施工成为现实。

  刘飞香说,今后的盾构机将会是一台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隧道施工无人化作业,给整个行业特别是隧道施工行业的生产资源配置、工程模式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全国政协委员宋海良表示,2024年国内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将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大领域。

  宋海良说,从效率,能源消耗指标、排碳指标当中任何一个维度来讲,提高效率、提高效益都对提高生产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韩保江表示,2024年产生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已经出现。政府加大投入,提升“三驾马车”的动力,为2024年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林孝发说,过去只是数字转型,现在是科技转型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主要是要把科技赋能,在传统行业里加快消费升级和提升新的消费体量,这样才能形成传统行业的彻底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李道峰表示,作为农业领域的代表,要锚定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精深加工产业,为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