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浔:“田秀才”探索农业种植新“稻”路

发布时间:2024-11-01 10:22:48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网 湖州4月1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春回大地农事勤,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和平村,田间地头正是一派繁忙景象。亩均产值是常规水稻的3倍以上、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这片水稻是当地农户们的“致富田”。

  “自己种的水稻,零添加、无污染、无农残,关键是产量又稳、出米率高!”农田的经营者、返乡创业的乡贤姚松泉骄傲地说。

姚松泉(右一)在稻田里观察稻穗生长情况。南浔区善琏镇供图

  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高学历的姚松泉曾毅然放弃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事水稻生产研究。从种植“小白”成长为农业专家,他致力于提高传统稻麦的种植技术和附加价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曾经看农书如“天书”的姚松泉,如今谈起种粮工作便滔滔不绝、专业十足,勤钻研、讲科学,是这位“田秀才”的进阶秘籍。

  为了提高水稻产值产量,他几番辗转于浙江、海南等地,多次前往中国科学院发育与遗传所、嘉兴农科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等院所,邀请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姚松泉承接了中国科学院李家洋院士的“嘉优中科系列杂交水稻”,一举将稻田亩均产值从传统水稻的1300元提升到水稻育制种的4000元左右。目前,该系列水稻育种制种规模预计以200-300亩的幅度逐年增加,可推广良种面积达十万亩级别,有效优化了当地水稻产业结构。

  然而,传统农业生产成本高、附加值低,“谷贱伤农”让姚松泉琢磨起了稻田种养的“新花样”。

  水稻+水产养殖,稻子与小龙虾、鸭、鳖、虎斑蛙等动物套种、套养,丰富了田间地头的“生态系统”;水稻+冬季作物,通过多种作物的连作、轮作,姚松泉不断丰富“水稻+N”综合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水多用、一稻多产、一田多收的生态综合种养新“稻”路。

姚松泉(右一)在介绍“稻渔共生”模式。南浔区善琏镇供图

  “目前,我和团队正在研究‘稻渔共生’课题,此模式将助力实现稻米提质增效,小龙虾增产增收。”姚松泉说,在他的农田里,一批虾苗正在活蹦乱跳,亩均收益预计可达1万元。

  除了农业专家,姚松泉还是当地的一名政协委员,在他的努力下,该地的“科学种田团队”正不断扩大。

  在善琏镇观音堂村,姚松泉创建了杂交水稻制种“共富工坊”,坚持为有农业梦想的青年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帮扶。

  此外,他连续三年参加湖州市产业带动帮扶项目,累计向47户低收入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等创业要素支持,实现每户保底年增收1500元。

姚松泉在田间劳作。南浔区善琏镇供图

  “根据村民现有的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等机械设备资源,我们还专门设置了暖心岗位,引进高效益农业产业,不仅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60余人,还以农创客、合伙人的新模式引介8人跨界进入农业产业领域。”姚松泉说,他将继续耕耘家乡的土地,带动更多乡人从事科学农业生产。(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