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2:17:17 来源: sp20241124
执生态之笔 书幸福答卷 林芝市坚持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的大事办好办实
七月的雪域高原,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林芝市委、市政府围绕推动林芝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在建设绿色转型引领区上持续发力,共同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的大事办好办实。
统筹保护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这里河清水畅、绿树成荫,微风袭来,清爽宜人。”来自北京的游客杨先生站在雅尼国家湿地公园观景台上,用手机记录着眼前的美好景象。
“公园保护起来后,草更绿了,树木长得更好了,水更清了。”做了十多年管护员的帮纳村村民旺扎说:“现在,我每天要巡逻三次,树木是否有病虫害、公园是否有垃圾、河里的鱼是否有问题,都是我们每天要密切关注的。”
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推动下,不止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换了新貌,近年来,林芝镇嘎拉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扎实推进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集中开展道路硬化、人畜分离、户厕改造、植树造林等工程,通过建设绿色篱笆、瓜果庭院,创新设立“绿色银行”兑换商店等方式,使昔日的“伐木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宜居文明示范村。
如今的嘎拉村,石板路干净整洁,藏式楼房宽敞明亮,房前屋后的树上果实累累……
嘎拉村的变化,只是林芝市各族群众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缩影。
建立西藏雅尼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林芝空气质量在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中连续7年第一、21个地表水断面和1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在100%、荣获2022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案卷评查第一名、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经过不懈努力,林芝市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交出了一组亮眼的成绩单。
发展绿色经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以前去拉萨要一天,现在坐动车几个小时就能到,非常方便。”林芝市民白玛加措说。
“以前这里都是荒山石头,活动场所少,如今,道路宽阔整洁,活动场所越建越好,这些都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正在工布公园锻炼身体的64岁市民巴鲁满脸笑容。
夏先生是一位来自重庆的小吃店老板,他在林芝开餐馆已有10年。他说:“得益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餐馆的食材运输更快了、种类更多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林芝市擦亮绿色生态这张名片,加快产业结构、重大项目调整,积极探索特色农牧、林下经济等产业新模式,把旅游作为富民产业发展培育,以各类旅游市场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努力让“绿水青山”成为各族群众的“幸福靠山”。
“过去,我们靠着政府补贴、传统种植养殖业和采集林下产品过日子。这几年,依托桃花节、跑运输等,每年收入有三、四十万元。”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村民达瓦坚参自豪地说。
近年来,嘎拉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做好“旅游+”文章,形成了以“桃花源”景区为主、农牧民运输队和观光采摘园齐头并进的三项产业,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2023年,嘎拉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02.3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9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67万元。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从昔日的“坐等补贴”到如今的“靠双手致富”,从“愁眉苦脸”到“满脸自豪”,在林芝,群众的一张张笑脸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小康画卷。
着力凝心铸魂——红色教育照亮未来
“展览馆高度还原了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嘎拉村考察时的情景,共分为美丽嘎拉村、团结嘎拉村、幸福嘎拉村三个篇章。”
“大家靠拢一点,我们要播放一个三分钟的短视频,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嘎拉村与村民温情互动的场景……”在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嘎拉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尼玛多吉正在招呼前来参观的采访团。
讲解间隙,尼玛多吉告诉记者:“自2022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团800余批3万余人次。”作为林芝市巴宜区“红旗颂”红色品牌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嘎拉村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综合采用老照片修复、老物件展陈、多媒体视频展播系统、电子立体沙盘、红外线感应灯罩等方式,通过党员初心学堂、“笑脸墙”拍照留言系统、桃花实景打卡点等,增加互动体验功能。
近年来,林芝市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基地,让红色文化释放更大的感召力,形成红色旅游发展新引擎。“现在,来嘎拉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民宿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也逐年增多。”村民次央说。
时间见证前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林芝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勇毅前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绿树环绕的美丽庭院、微波荡漾的清澈河湖、四通八达的整洁巷道……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美景正诉说着林芝人民的幸福生活。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