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山一放歌————走进北京茅盾故居

发布时间:2024-11-05 08:42:03 来源: sp20241105

  今年是茅盾逝世43周年,因维护保养暂时关闭的北京茅盾故居近日恢复开放,同时展出的还有“万里江山一放歌——茅盾生平展”。

  1921年入党;1930年代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参与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期间在党的领导下赴新疆传播马列主义;1948年6月,在香港发表声明响应“五一口号”;年底与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一起秘密北上,参与筹备新政协;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茅盾的一生被誉为“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

  近日,《中国新闻》报记者走进茅盾故居,对话策展人付丹宁和中国现代文学馆从事茅盾研究的青年学者姚明,听他们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的茅盾故居,紧邻南锣鼓巷主街。在这个小院里,茅盾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7年。故居为两进四合院,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展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现代文学巨匠的一生?

茅盾使用过的茶壶和洗眼杯 尹李梅 摄

  茅盾小学写的作文、《子夜》的手稿、茅盾生前使用过的茶壶和洗眼杯……策展人舍弃了海量的茅盾研究论文,而是用最贴近茅盾的文物资料,讲述了很多细节故事。“展览中有很多关于他的生活习惯、与家人相处的故事等内容,我们想为大家呈现茅盾‘有血有肉’的一面。”付丹宁说。

  第二展厅围绕着茅盾1933年出版的代表作《子夜》展开。它通过1930年上海一带工商业、金融业资本家间的血腥较量,回答了“中国社会性质究竟如何”这一问题,指出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姚明说,“《子夜》显示了中国左翼文学实绩,其写作手法对后来的长篇小说也有深远的影响。”

  但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子夜》的阅读门槛很高。在付丹宁看来,茅盾小说中有大量的行业词汇、文言和方言等,同时还多以特定历史政治环境为背景,再加上常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读者很难进入他的文本。

本次展出的《子夜》手稿 尹李梅 摄

  因此,在本次展览中,策展人补充了很多《子夜》写作过程中的故事,如瞿秋白帮助茅盾修改文章等,力图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年代,同时帮助读者理解这部作品。

  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作为文博机构的茅盾故居,也一直在摸索如何成为公众了解现代文学的窗口。

  在姚明看来,这与传承茅盾的文学精神——即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和对后辈作家的扶持,是分不开的。眼光向下,目中有人,关注人民和时代的关切,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后来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茅盾逝世前将稿费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这一奖项,今天已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如今,在第三展厅一隅的书架上,摆满了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为祝贺茅盾故居恢复开放,众多茅盾文学奖得主特地送来祝福,这也吸引了更多文学爱好者前往“打卡”。“我们要把故居打造为人气活跃的文学现场。”姚明说。修缮一新的茅盾故居正在将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呈现给公众。(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尹李梅 报道)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