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22:22:09 来源: sp20241230
“‘美香’全家启程回国,随身行李——100公斤竹子、水果!”
“‘萌兰’再现经典绝活‘一字马’。”
“‘和花’吃播又上新!吃完笋笋吃苹果,嘎嘣脆!”
“东北降雪,‘思嘉’玩嗨了!这大概就是‘南方人’第一次见到下雪的样子吧。”
…………
“美香”“萌兰”“和花”“思嘉”都是谁?它们不是你我天天都能遇见的亲朋好友,但不少人对它们的生活日常都了如指掌——它们正是拥有全民知名度的国宝大熊猫。从竹林间悠然自在的可爱身影,到各种“萌”态可掬的IP文创产品,近几年,伴随直播、短视频的兴起与普及,大熊猫的热度飙升,火遍全球。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在线撸猫”,大熊猫成为国际“顶流”明星。
悠然自在 治愈心灵
在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的信息以各种形式填满人们的时间,而在海量的信息中,来自东方国度、号称“最强治愈系物种”的大熊猫,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和悠然自在的生活节奏强力“出圈”,占据人们的手机屏幕。
“在各个平台我都经常能刷到大熊猫的视频,只要看到就总会点开。这些视频不长,大多几十秒甚至只有几秒,但却趣味十足,可以说都是‘精华’。”南楠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工作,与在手机端阅读文字或是观看一些有情节、连续性的视频内容相比,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更愿意看看可爱的大熊猫,“这让我偶尔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出逃’一下”。
这些能够让人短暂跳脱出现实生活的大熊猫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共情。2017年,央视网熊猫频道的一条57秒的大熊猫视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视频中,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宝宝“奇一”想要抱住饲养员的大腿,正忙着插竹子的饲养员几次把“奇一”抱到一边,它却百折不挠地摆动小短腿奔回,缠住饲养员的大腿不松开。“这个缠人的小东西”“看一次笑一次”“显然奶爸缺一个助理,专门让出腿给熊猫宝宝抱的那种”……锲而不舍的“奇一”引得网友纷纷留言。这条一分钟都不到的视频目前在海内外浏览量已经超过11亿次。
“大熊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火,首先还是和它自身扁平化的面部特征、憨态可掬的动作行为紧密相关。”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孟盈认为,大熊猫的可爱形象本身就十分惹人怜爱,而它与人类相似的神态动作更容易被赋予拟人化的情感解读,“另外,新媒体平台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出了大熊猫独有的生活节奏,它们与饲养员的互动充满趣味性,是对人们的一种心灵慰藉”。
“熊猫界女明星”“阳光开朗大男孩”“爱宝乐园小公主”……喜爱大熊猫的人不仅对这些昵称如数家珍,更是能把拥有这些昵称的大熊猫的特点和性格说得头头是道。个头比同龄大熊猫小,脑袋和身体几乎融为一体,一坐下就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和花”就是一只辨识度极高的网红大熊猫。
“我喜欢看‘和花’的‘吃播’,坐在那里像个饭团子一样,吃苹果、吃竹笋,一口嘎嘣脆,任凭饲养员谭爷爷怎么喊,还保持着不慌不忙、慢慢悠悠的节奏,似乎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南楠也有自己的“心上熊”。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胡一峰认为:“从人们给大熊猫起的这些昵称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大熊猫的自然行为进行了故事化的阐释,把自身的情感和生活投射到它们的身上。可以说,大熊猫承载着中国人的美好愿望,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慢直播让“围观”大熊猫成为生活日常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9日晚,旅美大熊猫“美香”一家历经19个小时的航班顺利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回到祖国。这条消息成为当日热门报道,更有媒体在它们启程前就早早开始了直播,全程跟踪大熊猫一家的航班动态。从“美香”一家乘坐的“熊猫快线”专机,到随行配备的100公斤竹子和水果、陪伴熊猫一家的玩具,大熊猫回国行程受到了全网的关注。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大熊猫的形象塑造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大熊猫的生活日常以一种陪伴的方式自然嵌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上线于2013年8月的熊猫频道,拥有百余个固定摄像头,2路高清信号和22路标清信号,以7×24小时慢直播的形式不间断展示大熊猫的生活日常,目前在全球活跃用户总数超过5600万,形成有影响力的大熊猫主题网络直播社区。熊猫频道副总监郭亚南介绍,频道在成立之初就设定了通过24小时直播详细呈现大熊猫的生活日常的模式,“我们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主要圈舍周围都架设了直播摄像头,导播间的同事会一直观察熊猫的动态,通过拉近、推远等方式调控摄像头跟踪记录,捕捉一些有趣的画面”。
彼时,“慢直播”的概念还没有被广泛提出,但这种长陪伴、沉浸感的直播方式恰与大熊猫慵懒的活动状态契合,同时也满足了人们想要慢下来的需求。“大熊猫的慢直播没有剧情、没有台词,不存在理解的门槛,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直播间,低成本走近大熊猫。与此同时,慢直播营造了共同的在场感,给网友一种参与感,建立起彼此间的情感连接。”孟盈说。
在直播平台上,熊猫频道的导播也在随时和网友进行互动。郭亚南介绍:“有时候网友会提出想看镜头前大熊猫的某个部位细节,或者是想看某一只大熊猫,我们都会尽量通过镜头画面实现。”导播也会介绍大熊猫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及时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不过随着大熊猫知识的不断普及,在我们平台上经常是网友之间互相解答”。
除了不间断的慢直播,一些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也会主动进行议题设置,从大量的直播视频中选取有趣片段,或专门拍摄大熊猫短视频,并赋予一定的主题进行制作发布。
如在新华社视频号发布的一则9秒钟长的“大熊猫山坡上悠闲滑草”短视频中,秦岭大熊猫“琴韵”动作丝滑、“软萌”可爱,让网友们集体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快乐时光,视频获得超十万人的点赞。胡一峰观察到,大熊猫主题的短视频大都表现出拟人呈现、话题勾连等特点,进而形成一些有关大熊猫的“热梗”,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网络传播。
“直播是图像时代日常观察的一种方式,短视频则是选取了日常观察中的‘奇观’片段形成的集合,营造出情绪的爆发效果。”孟盈提出,喜爱大熊猫的群体没有明显的边界感,会共同使用一些对大熊猫的爱称、讨论有关大熊猫的热点话题,并没有标新立异的风格符号,群体的包容性和号召力都很强大,这为大熊猫在移动互联时代嵌入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奠定了基础。
推动民心相通的可爱大使
近日,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发布旅俄大熊猫“丁丁”所诞幼崽的爬行画面,视频中大熊猫宝宝手脚并用在地上用力划动,收获网友祝福。而在不久前,莫斯科动物园才刚刚发布过大熊猫宝宝长牙视频。一时间,网友纷纷加入了#莫斯科动物园晒熊猫上瘾了#的话题讨论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年轻态、国际范、IP化的大熊猫作为无需修饰的流行符号广泛传播,成为海外认可度极高的、能够代表中国的形象之一。
据郭亚南介绍,目前熊猫频道的海外粉丝达到3000多万,并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可爱、开心、治愈是海外粉丝留言讨论中的高频词语,他们也会提一些小问题,我们会定期收集起来制作科普解答视频。为了适配海外传播,我们在海外平台上发布的科普内容会更为基础,比如‘熊猫有几根手指’‘尾巴是什么颜色’等”。
大熊猫是来自中国的礼物,不仅是中国百姓的心头好,还以多种形式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追捧。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2023年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萌萌的”大熊猫也一度是中国在主场外交活动中的重要成员。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冰墩墩”频繁在社交媒体上亮相:开幕式上的“冰墩墩”人偶被各国运动员拉着合影几小时;日本记者身戴6个“冰墩墩”徽章出镜报道赛事,言语间流露出浓浓的“大熊猫情结”……这些不断助推着这只穿着冰晶壳的大熊猫在社交媒体的爆红,更是造出“一墩难求”网络流行语。
“大熊猫憨厚、可爱、温暖,形象辨识度极高,同时又是一种低语境的文化符号,它的身上凝聚着不需要过多解释就可以共通的人类情感,具有强大的传播力,能够有效减少舆论隔阂。”孟盈说。
近年来,不少海外人士因大熊猫与中国结缘,因为走近大熊猫而走进中国文化。在今年成都大运会期间,熊猫频道邀请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塞浦路斯等多个国家大运会运动员探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感受野保工作,体验成都美食与文化魅力,并制作公益科普节目《滚滚知识奇遇记》,在海内外总浏览量超2000万次。郭亚南切身地感受到,大熊猫正是增进中国和世界民心相通的生动载体,“我们希望通过展示大熊猫形象这样一个小切口,讲述更多大熊猫背后的人和故事,展现科研人员为保护大熊猫这一旗舰物种所做的工作,进而呈现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大熊猫在社交媒体上的爆火也为网络文艺讲好中国故事带来了启发。胡一峰谈到,网络文艺应该立足本国独特资源,赋予大熊猫这样的文化符号新的内涵,打造更多的熊猫虚拟形象,讲好熊猫故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熊猫IP已是一种世界资源,网络文艺应牢牢掌握本国文化符号的定义权,坚持守正创新,紧扣熊猫形象的正面文化内涵,并加以多样化表达。
(光明日报记者 李笑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