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实现碳中和目标不是“一锤子买卖”

发布时间:2025-01-11 06:16:01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首尔3月8日电 题:专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实现碳中和目标不是“一锤子买卖”

   中新网 记者 刘旭

  7日,第三届中日韩碳中和论坛在首尔举行,研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共商绿色低碳转型之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与会并作主旨演讲。论坛期间,刘振民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表示,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但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逐步推动能源转型,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沿着《巴黎协定》的目标和轨道向前迈进。

3月7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第三届中日韩碳中和论坛作主旨演讲。 中新网 记者 刘旭 摄

  实现碳中和目标不是“一锤子买卖”

  “从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到2015年的《巴黎协定》提出了尽早实现全球碳达峰的目标,再到2021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敦促各国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实现‘净零排放’,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危机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不断显现。”刘振民在采访中回顾国际社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路径。

  他特别指出,去年12月,在于迪拜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顺利完成,向世界释放了人类加速低碳发展、“转型脱化”的坚定决心。

  刘振民同时强调,实现碳中和或“净零排放”,是要帮助人类回归到人类排放与自然吸收的平衡状态,既要做到绿色低碳发展,还要实现工业化、保证人类生活不断提高、保证社会进步。“因此能源转型不是‘一锤子买卖’,‘是一个进程’,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

  刘振民还提出能源转型的具体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光伏、水电、核能等零排放能源;二是加强技术的创新和革新,实现保留的化石燃料的清洁利用;三是加强森林、湿地、海洋等碳汇的培育和养护;四是人类要有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尽量减少碳排放。

  实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国际合作

  刘振民表示,近年来,全球已有151个国家提出了不同的“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92%的GDP、89%的人口及88%的排放。但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不利影响凸显的严峻现实一再为我们敲响警钟,地缘冲突、单边逆流仍然在扩大全球气候治理的赤字,“人类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国际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今天我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的身份来首尔参加中日韩碳中和论坛,首先是想展示中国在推进碳中和方面的决心,二是想推动加强中日韩的绿色低碳合作,三是想推动亚洲国家尽快开启能源转型进程,以逐步缓解亚洲国家能源转型所面临的现实压力。”刘振民说。

  刘振民具体谈到中日韩三国在气候治理领域的合作时指出,中日韩是亚洲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方。实现碳中和不仅是三国的共同愿景,也是东亚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有利契机。

  为进一步深化三国气候领域合作,刘振民分享了三点建议:一是以公正转型推进能源转型;二是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三是以技术合作打破绿色壁垒,并提议三国重点就储能、智能电网、提高能效、能源投资等问题开展深入合作。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我想讲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呵护好我们的家园。”刘振民说,“所以实现碳中和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不仅仅是企业的义务,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我关注到现在不少人已经有意识在践行‘低碳生活’,比如记录自己每天的碳排放量、记录‘碳足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鼓励每一个人能够身体力行,参与到碳中和运动中来。”刘振民举例说,“对于个体来说,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避免浪费、做好垃圾分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总之我们要有一个认识,即我们要为自己努力,也要为后代着想,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和谐、优美、安全可靠的生存环境。”

  刘振民今年1月接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作为一位资深外交官,刘振民曾担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和司长,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国际机构代表(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在42年的外交生涯中,刘振民曾多次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和主要成员参加气候变化多边谈判,包括《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谈判。2017年至2022年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期间,刘振民主管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主持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工作。

  刘振民在采访最后亦表示,“我从事了多年外交工作,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我想用好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履行好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的职责,既做好我国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助力我国逐步深化能源转型,实现我们国家的“双碳目标”,也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特别是能源转型合作向前迈进,为实现全球的‘碳中和’目标做点贡献。”(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