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畸变“减肥神药” 医生:存误用滥用风险

发布时间:2024-11-10 05:13:52 来源: sp20241110

  降糖药畸变“减肥神药”

  治疗2型糖尿病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被滥用于减肥;医生:未经专科医生评估用药,存误用滥用风险

  “打一针,一周瘦了10斤。”

  一款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正在成为流传在社交媒体上的减肥神话。大量有减肥需求的人士纷纷通过线上平台、代购渠道购买,甚至进入医美机构注射。

  然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减重”适应证尚未在我国获批。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副主任张鹏告诉记者,司美格鲁肽的减重机制,主要是抑制胃肠道蠕动而增强饱腹感和减少食欲。如果没有在内分泌代谢专业医师评估和指导下自行购买和使用该药,会存在药物误用和滥用的潜在风险,要么治疗效果不佳、要么直接危害患者健康。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司美格鲁肽的走热,揭示了处方药被滥用的冰山一角,也暴露出网络药品销售乱象。网络药品销售的合规经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不受控的体重和打一针就能瘦的药

  注射司美格鲁肽的第一个月,身高172cm,220斤的杨思维体重下降了10斤。

  在后面的5个月,杨思维试图用药物维持“减肥的成果”。当药物不再带来明显的“收益”,他放弃注射。停药大半年后,如今他的体重变成230斤,“至今最高的体重”。

  减肥,曾是杨思维生活的一部分。杨思维说自己从小就胖,在使用司美格鲁肽之前,尝试过多种减肥方式。大学时,他曾尝试吃素,每天加上半个小时的俯卧撑等轻量的无器械运动,在大半年的时间,他从210斤,瘦到160斤,整个人变得舒缓。

  毕业后,他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繁忙的工作和长时间坐着,下班后的他又累又饿,常常是吃完宵夜就睡觉,体重再次不受控制的“噌噌噌往回涨”。

  医学上主要有营养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3类方法用来解决肥胖的问题。根据《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BMI≥37.5Kg/㎡,建议积极手术;32.5Kg/≤BMI≤37.5Kg/㎡,推荐手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术式包括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等。

  药物治疗上,国内已获批用于肥胖治疗的分别有奥利司他、利拉鲁肽注射液、贝那鲁肽注射液,但或因效果问题、未知风险、注射次数等,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度并不高。

  在杨思维的印象里,司美格鲁肽在社交平台上很火。“有效、安全、快速”已成为关键词,某社交软件上“司美格鲁肽”标签有高达735万的浏览量。早在2021年,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学长就曾向他推荐过,并告诉他自己已经瘦了20斤。2022年10月,在他开始注射时,医院里的司美格鲁肽已经变得紧俏,有医院强制要求必须有糖尿病才能开。

  言熙熙也是在2022年注意到司美格鲁肽,她有朋友三个月瘦30斤。言熙熙今年36岁,在医美行业从事咨询工作。身高163cm,体重130斤,“是一个微胖的状态。”但在医美行业,“体重就是美的一部分”。

  尽管她周围有很多渠道可以买到药,但言熙熙认为不经过医生的检查,私自操作不安全。同事告诉她,也可以去医院开。抱着试试的心态,言熙熙去了某三甲医院的减肥与减重科。医生为她开了B超、尿检和甲状腺等检查单,还有价值一千多元的全血化验。

  从检查结果上看,医生觉得她没必要打这个针。医生告诉她尽管这种药物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但针对的是血糖和血脂非常高的人群,但她只有血糖高。

  言熙熙试图说服医生,比如她的体脂率是大于正常值的,家族也有遗传高血压。后来医生觉得确实有减重的必要,为她开了一支1.5毫升的司美格鲁肽。

  第一周注射0.25毫升后,杨思维没感觉到变化。其间他咨询了一位医药销售的朋友,对方告诉他按照他的体重“第二周就上0.5毫升,有的人上来就上1毫升都行”。

  第二周时,杨思维把药量增加到了0.5毫升。他的肚子出现了明显的饱胀感,完全没有吃东西的意愿。曾经他能吃完一整个德克士的套餐加一个手枪腿,用药后一个手枪腿都吃不完,吃两口就觉得油腻犯恶心。

  但从第二个月起,身体上的反应不再明显,他的体重也不再有明显的变化。随后的四个月,杨思维陆续注射了2支1.5毫升和一支3毫升的药物。对当时的他而言,“不涨就是降”。到后面,杨思维每次推药的剂量达到1毫升,他也不再觉得有饱腹感。

  言熙熙同样感受不到饿的感觉,只是有些反胃恶心。食量变成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常常早上起来吃了饭,直到下午三四点才可能会感觉到饿。

  在医生的指导下,她打了三个月的药,体重降到120斤,医生让她进行了全面大检查,并告诉她现在已经完全不可以再依赖药物了,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对体重不满意,可以继续去控制饮食或迈开腿运动。

  停药体重反弹 自行用药后呕吐不止

  公开资料显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原研企业为诺和诺德,该公司旗下共有3款司美格鲁肽药物获得FDA批准,分别为Ozempic(注射用降糖药)、Wegovy(注射用减重药)和Rybelsus(口服降糖药)。

  在我国,2021年4月被批准上市的司美格鲁肽(中文商品名:诺和泰)对应的是美国FDA批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其适应证为2型糖尿病。司美格鲁肽片,则于2024年1月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不论中国还是美国,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目前都未被获批减重适应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卫国红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曾有不少因减重需求来就诊的患者,甚至一度导致该药断货,糖尿病患者都没办法正常用药;后来医院作出调整,严格控制适应证,只有内分泌科的医生有处方权限,并且只能开给2型糖尿病患者,来保证该药物不断供。

  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副主任张鹏告诉记者,司美格鲁肽最初引进我国时,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二线处方药物,同时该药有一定的减重作用,其减重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胃肠道蠕动而增强饱腹感和减少食欲。使用司美格鲁肽前,需经内分泌代谢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后以决策是否可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定期随访,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动态剂量调整。

  “用于降血糖的司美格鲁肽和用于减重的司美格鲁肽,在剂型和剂量方面存在差别”,张鹏提到,目前暂不推荐将Ozempic单纯用于减重治疗,因为在西方国家减重治疗通常需要更高的剂量,但在司美格鲁肽减重临床试验中,入组的人群是欧美人群,而东亚人群胃肠道解剖生理和代谢功能与西方人群有所不同,国人是否能耐受同样的剂量,或者是否需要更大的剂量,仍需要国内开展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在张鹏的门诊,对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的临床应用非常谨慎,如果是单纯用于减重,由于国内还没有用于减重的司美格鲁肽Wegovy,也缺乏合理使用药物剂量的指南,因而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是开不出药物的。如果是2型糖尿病且合并肥胖症的患者,在其他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的前提下酌情推荐,且需在临床使用前,根据司美格鲁肽药理作用的机制,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最重要的是患者家族疾病史、遗传疾病史、既往患病史、肝胰肾功能和甲状腺检查,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在司美格鲁肽药物说明书中,明确提及该药有可能增加胰腺炎、胆囊疾病、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有些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病情有可能加重,有甲状腺髓样癌和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家族史的患者不宜使用该药物。2023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更新了Ozempic的说明书,增加了其存在肠梗阻的潜在风险,2023年10月,一个加拿大的研究团队报告称,司美格鲁肽会导致肠梗阻和胰腺炎的几率增加。其次,该药会作用在神经中枢,因而患有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类疾病的人不宜使用。

  张鹏遇见过许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并自行使用司美格鲁肽减重的患者,他发现大多数人用得不正规——跟着自己感觉走,或者接受社交媒体上的非专科医生的信息和指导,使用剂量有误或者随意增减剂量,不仅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伤害了自己身体。

  张鹏强调,停药后多数人血糖和体重会出现反弹,甚至陷入减重-反弹-再减重-再反弹的体重循环怪圈中,不仅导致越减越肥,还导致代谢紊乱,加重脂肪肝和糖尿病等,因而在是否需要停药以及何时停药的问题上,患者也需要内分泌代谢专科医生的评估指导。张鹏提到,一项临床试验显示,在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停药一年后,减轻的体重恢复了超过50%。

  言熙熙就出现了反弹。在医生不再给她开药后,她的体重增加了三五斤。突然的反弹让她很不是滋味。

  2023年初,言熙熙自行在网上购药平台购买了一支司美格鲁肽,她以为自己对这种药很熟悉,第一次注射就打了原来两倍的剂量。随后连吐三天,把胃吐空了以后,喝水也吐。她紧急去医院打止吐针,打一针没止住呕吐,又打了一针,医生告诉她不能自己瞎用药。“难受大了,害怕,再也不打了。”

  降糖药线上当减肥药宣传

  在医院需要检查等手段才能开出处方的司美格鲁肽,在电商平台上却随处可见。记者日前在多家医药电商平台购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发现非糖尿病患者能够轻松开具处方并购买此药,网络售药流程存在诸多漏洞。

  登录某购药平台搜索处方药“司美格鲁肽”,并进入一家名为“××药房旗舰店”的网店。记者发现,在填写问诊信息页面,只需自行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选项,即可提交处方需求。在“问诊开方”中,一位来自该互联网医院的全科医生发送了“有无过敏史、药品禁忌症、注射用量”等问题。

  简单问询后,医生就开具出一张互联网医院的电子处方笺。处方笺上显示了医师、初审药师和审核药师三个手写签名。作为一个非糖尿病患者,记者花费770元顺利购得一盒3毫升剂量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已经明确提出,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而根据患者自行在线填写的信息就开具处方,显然不符合规定要求。

  更有线上买药平台涉嫌超适应证宣传。记者发现一些网上药房在司美格鲁肽药物展示页面中,更有来自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医生进行推荐,称“司美格鲁肽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能抑制摄食中枢,有效增强饱腹感降低食欲,起到减肥的效果,且每周仅需使用一次”,随后还介绍了每周的注射剂量以及注射方法。

  根据2019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药品广告涉及药品名称、药品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等内容的,不得超出说明书范围。”

  “在法律法规不明晰的情况下,就会有擦边球业务”,一位互联网医药领域的从业人员表示。他认为,司美格鲁肽市场的火爆程度反映了其在减重领域的巨大需求,当下糖尿病药物被滥用为减肥药,要么通过更多的临床试验测试是否可以把肥胖作为适应证之一,要么发布严格的管理规定。

  网售处方药的监管困境

  司美格鲁肽的“触手可得”,揭露了处方药滥用的冰山一角,更呈现了网络销售处方药的监督和管理问题。

  2023年12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第三批药品网络销售典型案例,其中多家平台销售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等因素,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这些销售主体处以没收涉案药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

  在多位专家看来,网售处方药的监管方面,确定处方的合规性与真实性无疑是最关键的。

  1月29日,记者致电某买药平台客服,客服称“像一些国家管控的药是需要有处方才可以,普通药店就可以购买的处方药是无需进行开具。”对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属于哪一种,对方并未给予明确回复。

  国内网售处方药的问题一直饱受争议。支持者表示,一般在线上购药的是复诊人群,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用药量大、用药频繁,网售处方药能够给这些患者提供很大便利。反对者则认为,网售处方药的用药安全难以保证,药品的真假存疑,网上药店执业药师资质有待考证等。

  作为临床医生,张鹏对于互联网平台上能够随意购买处方药也表示担忧,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医生为患者开具处方前,需要先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才能进行疾病诊断,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判断药物对该患者的可能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决定是否可以开处方,从而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利益。而一些电商平台对购药者的疾病诊断比较草率,没有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检查,缺乏临床依据就做出疾病诊断,这是不负责任的,不仅有可能造成药物误用,也可能造成药物滥用,对患者健康造成伤害,且有悖于医疗职业准则。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研究院李子浩强调,看病理应是“先方后药”,而在互联网平台购买药品,是一个“先药后方”的过程。这样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因对药物使用的常识缺乏,常常导致药物滥用。因此可以适当参考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将医疗系统联网,进行信息互享,方便快捷核验处方,同时还可以规避处方不规范等造成的潜在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现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均明确规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药方后,药师要进行审核”,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委会常务副主委康震强调,在现实中,一些平台跳过传统的处方开具、审核环节,把开方直接变成了“卖药”,这类行为严重违反我国药品管理规定,也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药品的副作用、配伍禁忌需要专业的药师服务,这一环节的欠缺可能导致健康受损,因药致残等问题。”

  康震也理解许多患者选择网上购药,是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希望获得更快捷的医疗服务,但这其实是实体医疗机构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中国专业药师配备的严重短缺也是原因之一。

  最近,杨思维开始尝试代餐的减肥方式,他购买了不到三千块的代餐,用能量棒代替主食,进行低碳饮食。并且有营养师每天提供指导。有了外界的反馈和互动,感觉动力会更加充足。同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达到减重手术的标准,因此也在考虑是否要接受手术减重。

  那支没打完的针,言熙熙还放在冰箱里,但她已经决定再也不使用了。言熙熙的一位同事用三月瘦了30斤,后来又用3个月把那30斤吃回来了。言熙熙打算通过饮食进行控制,每天早上称体重,“今天放肆一顿,明天我就要控制一天或者控制三天,再也回不到以前随便吃的样子。”她觉得司美格鲁肽带给她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外力养成了控制食欲的习惯。“药物停了,但是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就好像没有那么难。”

  (文中杨思维、言熙熙为化名)(新京报记者 李聪)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