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8:10:11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丽水4月13日电(邵燕飞 周健)浙江丽水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宝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剑”,龙泉青瓷被誉为“瓷海明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辉煌历程。
从“一剑一瓷”看,龙泉虽偏居浙西南山区一隅,却早已与世界“接轨”。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其与众多山区县(市、区)一样,也遭遇地缘因素带来的发展桎梏,面临“成长”缓慢的烦恼。
“从山区县来讲,龙泉面临诸多发展难题,譬如产业基础薄弱、投资消费疲软、财政收入乏力、交通区位不便、教育医疗欠缺、创新动力不足等。”12日晚,“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二十三讲在浙江大学开讲,龙泉市委书记王忠宝作为主讲嘉宾,直言发展“痛点”。
“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二十三讲。 主办方 供图“痛点”怎么治?效果又如何?对此,王忠宝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民生工程、历史遗留问题、政治生态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支撑。”在他看来,一个地方若想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适应本地实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集聚作用的主导产业。
眼下的龙泉,上一代人留下的“五金汽配”搭上新能源汽车风口,实现转型升级,相关生产企业达200多家,年产值超百亿元;好山好山赋予的竹木产业从业人数超5万人,多能级平台、三省边际区域数字产业高地接连落地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剑瓷产业则不断探索走出发展新路径,现有剑瓷市场主体近7500家,规上企业9家……
产业发展则离不开优质的营商“沃土”。“我们提出要像保护绿水青山一样保护营商环境,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王忠宝介绍道,该市不断优化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高效率的政务环境、尊崇礼遇的社会环境和健康的经济生态环境,构筑起引得“凤凰”来的“强磁场”。
而从数据中便可看出上述举措的成效——2023年,龙泉新招引项目达75个,投资额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0%、219.5%,制造业项目招大引强实现历史性突破。
民者,万事之本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龙泉也多措并举,诠释“民生无小事”的要义。譬如医疗方面,该市设立“浙丽乡村好医”,通过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互联网诊断技术,解决山区就医难问题;育儿方面,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2021年的40.25%提升至2023年的77.91%,“入公办园难”“上幼儿园贵”等问题不再出现……
龙泉城市一景。 张有钢 摄事实上,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涌现出的问题往往纷繁复杂。王忠宝强调,县域发展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所以这些年龙泉市委市政府坚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新官也要理旧账”。
数据统计,去年以来,龙泉解决营商环境类遗留问题614件、社会治理类遗留问题296件,攻坚解决了遗留近二十年的城区留用地问题,妥善处置留用地3834植,腾出用地空间249.2亩……“甩掉‘历史包袱’,龙泉正实现‘轻装上阵’。”王忠宝说。
他还分享道,山区县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增强“赶超之志”,提升“跨越之能”,“近年来,龙泉开展‘循迹溯源 挺进争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思想上‘破冰’,引领行动上‘突围’;开展正风肃纪‘月亮’行动、‘万人双评议’等专项行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作为“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主办方之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柴燕菲表示,县域是共同富裕的主要场域,但受自然环境要素制约,山区县域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也更加考验主政者的治理水平。龙泉市委市政府瞄准山区“痛点”,围绕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民生工程、历史遗留问题、政治生态五个方面,因地制宜擘画破解“规划图”,为山区探路共富提供了宝贵经验。
柴燕菲还表示,龙泉近年来勇于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招商引智取得丰硕成果,实现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绿色产业的齐头并进,生动诠释了“小块头也有大能量”的中国县域经济活力。
的确,龙泉的发展成绩,正如同“剑瓷”般熠熠生辉——2023年,该市GDP增速达到8.1%,位列浙江省第九;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比缩小至1.83,低收入农户收入同比增长15.9%,位列浙江省第一……
“我们都在讲山区县(市、区)因地缘政治、地缘问题难以发展,但是今天龙泉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发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刘涛坦言,真正决定地区命运的不是“上天”,而是“人”,这是最需要学习的地方。
据悉,“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主办。(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