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8:26:00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江西永修8月15日电 题:坚守湿地38载 巡湖40万公里 鄱阳湖护鸟人的“诗和远方”
作者 姜涛 张佳慧
初秋凌晨的鄱阳湖,皓月斜挂,众星朗朗,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城保护管理站巡护员王小龙,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刚开放通车的“最美水上公路”永吴公路上,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8月15日是中国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和往常一样,一身迷彩服,一双高筒靴,一架望远镜,一台相机,一辆摩托车……王小龙38年如一日,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从未能阻止他巡湖的脚步。据他估算,巡湖行进里程已超40万公里。
2024年3月,王小龙用望远镜观测湿地与候鸟情况。受访者供图据出生于鄱阳湖畔的王小龙回忆,自己5岁那年跟妈妈在湖边采藜蒿,第一次见到白鹤。“它们给我的感觉很优雅,像一群精灵,我很欢喜。”自此,爱鸟护鸟的种子便在王小龙心中悄悄埋下。
18岁那年,王小龙参军入伍,21岁退役被分配到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工作,如愿回到故乡的他也开始了守护鄱阳湖湿地和越冬候鸟的漫漫长路。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的候鸟越冬季,也是保护区最为忙碌的日子。每天早上5点左右,王小龙都要攀上吴城保护站20多米高的瞭望塔,用望远镜往候鸟聚集的方位观察,然后行走在湖滩草地上,记录着候鸟来来往往,保护它们在鄱阳湖安全越冬。
20世纪90年代,年轻时的王小龙正在给一只白鹤幼鸟投喂食物。受访者供图王小龙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一个冬日的凌晨,正在湖区巡湖蹲点的他发现有人正在偷猎候鸟。“那时通讯尚不发达,我只能徒步9公里赶往管理局报告。”随后,警方抓获3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进而侦破了一起重大盗猎候鸟案件。
而这只是王小龙先后参与查处180多起破坏候鸟和湿地环境案例的其中之一。近年来,王小龙经常带着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社区走访、校园送课等形式,在沿湖社区、乡镇中小学经常开展公众宣教志愿服务,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2023年4月,王小龙深入当地中小学开展公众宣教志愿服务,传播爱鸟护鸟理念。受访者供图几十年的巡湖工作,王小龙与候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救护放飞了数不清的鸟。“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年站在草洲上迎接它们到来,又目送它们离去。”
寒来暑往,候鸟们随着季节迁徙,而王小龙一直守望在鄱阳湖畔,年复一年地等着它们准时归来。保护站长年驻扎湖区,保护站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他始终坚守在这里。
在王小龙看来,鄱阳湖的候鸟宛如一条纽带,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江西省连续在吴城举办了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搭建起连接世界的桥梁。立足“候鸟王国”,鄱阳湖畔打造了观鸟长廊、鸟类监测研究站、四季花海、天文科普馆等功能驿站和旅游景点。
2019年12月,吴城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首个“中国候鸟小镇”称号。王小龙也先后荣获“鄱阳湖十大环保卫士”“江西最美林业人”“中国好人”等荣誉。
“现在我们通过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科研、监测、宣教、管理的智能化,湖区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最让王小龙欣慰的是,鄱阳湖保护区鸟种记录由过去150多种增长到387种,鸟类总数量高峰时达70万只。
故事还在继续,从一个个清晨到日暮,霞光中,王小龙一次又一次收拾行囊,行走在鄱阳湖畔,那里有青山绿水,那里有芦荻红花,那里有鹤唳雁鸣,那里还有他的“诗和远方”。(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