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7:05:42 来源: sp2024122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必须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优化科技创新机制,强化拔尖人才自主培养,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大的科技支撑力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提升科技支撑力,要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核心使命
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研范式发生深刻变革,迫切需要加强战略引导和制度保障,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持续改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聚焦优势领域,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方向、定位,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强化需求牵引下的应用基础研究,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工程难题、产业需求,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要推进有组织的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压实“学校—学科群—学院”三级学科建设责任,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拓展服务面向,以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发展提升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验证的全链条创新效能。
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融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以地方和企业需求为牵引精准布局科研力量,以场景驱动重大科技攻关和创新突破,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推动实现学校与区域的高效对接、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地方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开展有组织的国际科技合作。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发挥好国际化平台的引智引才作用,进一步拓展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项目,培育国际大科学计划,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
提升科技支撑力,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重要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高地,要把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以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作为着力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源源不断地为强国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造就后备力量。
要以科教融汇推动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强化前沿成果在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发挥科技竞赛在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育中的驱动作用,突出科教协同平台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在优质育人资源汇聚中的支撑作用,强化教育教学与科技创新双向互动,有力支撑复合型人才高质量自主培养。
要以研究生分类培养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能力。遵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律,以创新成果为导向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实践成果为导向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教材建设、健全培养机制、改革学位论文评价、建强导师队伍等方面多维度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有效实现人才培养全链条、各环节的改革创新,系统健全高质量研究教育体系,真正让高学历人才成为高水平人才。
要以产教融合推进关键急需领域人才培养。创新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积极构建校企双主导育人共同体,强化培养要素再造,创新工学交替模式,形成与重大工程实践紧耦合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创新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人才。
要以数智赋能人才培养范式改革。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的作用,培育人工智能教学生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加快提升教师队伍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打造拔尖人才的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素质图谱,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科技支撑力,要把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作为发展引擎
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认识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着大师云集、人才荟萃的优势,要把激发科技人才活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打造战略人才蓄水池,让科技创新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要以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和使命,以崇尚真理、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引领创新发展,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引导人才将自身学术追求融入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凝聚起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要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细用才、精考细核,完善人才选聘、培养、使用、激励和评价机制,完善一流业绩引领的综合评价体系,分类分层构建“任务—考核—绩效”的全链条考核激励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要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突出领军人才的关键作用,以关键岗位评聘为牵引,既“压担子”又“架梯子”,引导领军人才在承担重大任务、打造高能级平台、突破关键技术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走在前、作表率。突出加强青年人才培育,完善青年人才发展引导基金工作机制,以项目制培育人才,进行精准稳定的长周期支持,鼓励人才坐住坐稳“冷板凳”,涵养潜心攻关的定力;同时引导青年人才到科技前沿、创新一线企业实习实践,更好对接需求。
要鼓励人才开展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识创新研究。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探索前沿交叉研究方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极,有效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作者:王云鹏,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