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6:53:47 来源: sp20250101
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风光。 王 将摄(人民视觉)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的黑颈鹤。 新华社记者 张 龙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几位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工作实际谈了体会和建议。
——编 者
完善体制机制,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国家公园建设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樊杰委员: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国家公园建设,完善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是把国家公园打造成为我国生态文明一张亮丽名片的重要保障。建议:
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我国陆域边境区域具有森林生态系统和冰山自然景观,与邻国开展共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合作,是中国为全球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重要实践。此外,我国国家公园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同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建设模式,如何将文化传承、保护和宣传融入自然景观的背景,对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应适应国内和国际、自然和文化等多重要求。
积极探索以国家公园为空间载体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我国欠发达地区是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区,国家公园成为欠发达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空间载体。首先,要运用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调动当地群众和地方政府参与建设国家公园的积极性,形成保护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其次,国家公园建设应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中承担新动能、新赛道和新增长极的功能,这就意味着,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要以国家公园牵引的产业链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借助国家公园培育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区域品牌。建议完善国家公园规划体制和实施管理机制,从全域统筹中谋划国家公园建设,从长远角度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
民革青海省委主委刘同德委员: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大创新,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主战场。建议:
强化法治保障。加快自然保护地法、国家公园法等法律立法进程,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完善各类国家级自然公园条例,分类制定和完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特许经营、自然教育、科研科普、志愿者管理、国际合作交流等管理办法,形成以自然保护地法、国家公园法为主体,自然保护区条例、各类国家级自然公园条例为辅助,以各类管理办法为支撑的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规范体系。
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址、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保护,加快编制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等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创建,推动建立跨区域协作共建机制,提升国家公园现代化治理能力,高标准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着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优化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地方自然保护地标准规范、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经营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完善落实林(草)长制和河(湖)长制,推动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探索绿色发展、林草湿碳汇、野生动物伤害补偿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制机制,健全和落实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相统一的政策体系。
多措并举,促进区域自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槐委员: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制度建设、科技支撑、价值核算、产业培育等方面积累了经验。未来,推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要从多方面持续发力。建议:
持续加强国家公园建设的科技支撑。近年来,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对生态资源进行摸底建档。例如,武夷山国家公园通过开展航空摄影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面摸清了武夷山的自然资源现状,形成了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一张图”。但一些原有技术手段不能满足价值转化和实现的支撑需要,下一步应持续加强科技力量攻坚建设,满足相关资源调查和其他现实需要。
全面推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和考核引导。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为切入点,形成一系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以及交易制度体系。用科学数据体现国家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解决制约发展的人才问题。三江源国家公园积极探索并建立特许经营机制,通过保护地管理部门与原住民和外部机构合作,建立了共建共享的生态旅游模式。但目前,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实现需要的产品开发、服务提供、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等方面的人才总体上欠缺,相关产业体系不完善。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国家公园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委员:
我国的国家公园既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关键区域,又是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环境教育、传承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研究和实践表明,推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科学转化,既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也是保障原住居民生存与发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建议:
进一步健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家公园生态产品的产权归属,规范生态产品的价值内涵与核算方法,搭建生态产品的交易平台、增加激励措施,为国家公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有利的政策基础。
增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方参与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应在强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绿色信贷、生态资产抵押等绿色金融业务,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增强国家公园生态产品的融资能力和价值实现的资金自给能力。
重视保障当地居民利益,充分调动当地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国家公园的基本属性是全民公益性,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中,应通过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强化社区参与等方式,减少因国家公园建设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实现国家公园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刘艳玲委员: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为进一步提升国家公园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议:
加快建立管理局、管理分局、保护站(点)和检查哨卡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步健全完善巡护路网、监测监控、应急预警、保护标识等保护基础设施。进一步细化明确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园”“地”协调机制,推进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
全面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推动国家公园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强通信网络、红外相机、无人机、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和装备应用,建设集生态评估、执法管理、社区共管、公共宣教、数据可视化、雨林管护、数字互动、导视导览等业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平台。
构建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新格局。着力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开展特许经营试点,优先选聘所在地居民担任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保护者、参与者、受益者、传承者。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委员: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颁布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设立三江源生态法庭,探索构建国家公园生态公益司法保护协作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卓著成效。由此可见,立法先行、法治引领是提升国家公园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是高水平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议:
积极推进国家公园法治进程,推动国家公园法尽快出台,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的修订工作,对青海湖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昆仑山国家公园,前瞻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条例的立法调研和前期研究,为构建“一园一法”的国家公园立法实践作出示范。在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同时,加快制定与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地方立法和保护实践相适应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政策,进一步提升三江源生态法庭、公益诉讼巡回检察、生态公益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法治效能。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4日 1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