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9:29:02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社 广州3月24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能引发国际共鸣?
——专访黎巴嫩学者、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琳达·玛塔尔
中新社 记者 许青青
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引发国际广泛关注。国际视域下的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是怎样的?中国式现代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启发?
首届武夷论坛在福建南平举行,黎巴嫩学者、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琳达·玛塔尔(Linda Matar),于分论坛上作了发言。日前,她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解读。
2024年3月22日,以“‘两个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首届武夷论坛在福建南平朱熹园开幕。张斌 摄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您来自中东,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长期从事中国相关问题研究,拥有跨文化跨文明视野。您眼中的中华文明是怎样的?在中国工作教学,您对中华文明有何感知?
琳达·玛塔尔:我的中华文明学习之旅始于新加坡。来中国之前,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新加坡是华人最多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占总人口的70%以上。我有很多华人同事、学生和朋友,从那时起,我就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兴趣,了解了中国菜系、中国节日和中医药知识。
当时,我的学生经常问我有关中国的问题,渴望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的影响。这也促使我开始做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研究。
2021年来到中国后,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广泛和深刻的理解,这些经验也有助于我的中国研究。在中国生活工作,我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
琳达·玛塔尔教授在中山大学校园。受访者 供图其一是汉语。在中国生活能让人完全沉浸于中文环境,学习汉语也有助于融入中国社会。我上了普通话课程,中国学生也在帮助我。当听到我说中文时,中国朋友经常给我鼓励和赞美。这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欧洲人有时会根据你的英语或法语口音来评判你。
市民带孩子在浙江宁波“乐活老闺蜜咖啡馆”内阅读。当地社区平均年龄约70岁的20余位老年志愿者成为咖啡馆的“服务员”,丰富老年生活的同时,助力社区建设。王刚 摄其二是社区联系。与西方个人主义相反,中国社会的基础之一是社区。从家庭、社区,到学校、大学社团,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以社区的形式连结。例如,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会在重要节日相聚,每天小区的邻居会在广场聚会,在清晨或傍晚锻炼、喝茶。
在采取西方新自由主义政策之前,我的国家黎巴嫩也普遍存在这种社区联系。西方新自由主义逐渐瓦解了黎巴嫩社会的社区基础,其倡导的个人主义背后,是以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由,削减政府在社会的公共开支。
小学生展示体验传统印刷技艺在宣纸上印刷出来的古诗。王玉贵 摄其三是中国学校课程中保留的古代文学和历史。西方学者倾向于将现代中国区分为“旧”和“新”。但中国人相信文明的连续性,认为中华现代文明建立在古代文明之上。现在,我的儿子在珠海上小学,学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读四大名著,背古诗。
其四是社会和谐与民族融合。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但中国社会没有种族主义。中国的发展包括所有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
中新社 记者:您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怎样的?它与西方现代化有何区别?
琳达·玛塔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包括了正在稳步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检讨自身的得失并及时加以纠正,这个过程被称为“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初用于描述重视获取事实,以得出正确的理解或结论。今天,“实事求是”意味着从客观现实中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看待和处理事物。
“实事求是”是科学的原理,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这一中国传统格言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2024年1月,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共建‘一带一路’共创美好未来——第七届中国图片大赛典藏作品展”。展览通过“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和“丝路风情”等四部分150余幅作品,系统讲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杜建坡 摄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的最终目标。在资本主义模式下,生产的目的是创造使少数人受益的私人剩余价值或利润。相比之下,社会主义模式下的生产目标是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和愿望。在价值观上,中国坚持了以人民为主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做法。
中新社 记者:现在国际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关注越来越多,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能引发国际共鸣?
琳达·玛塔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典范,其现代化进程能在国际上引发共鸣,在于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学习,而不是死板地复制,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方式。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泊位饱满,集装箱装卸繁忙有序。韩加君 摄中国的积累方式依赖于国内外不断增长的消费和需求,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实现共赢。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海外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和收入。因此,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实现多赢的合作博弈。
中国这一大国的发展,为多极化的世界铺平了道路,也鼓舞了其他国家通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完)
受访者简介:
琳达·玛塔尔(Linda Matar),黎巴嫩学者,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阿拉伯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经济史、中国的经济模式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著有《叙利亚:从国家独立到代理人战争》和《叙利亚的政治经济投资》等。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