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本领 学以报国(青春日记)

发布时间:2024-11-23 15:44:50 来源: sp20241123

  “希望你能走出国门去看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几年前,当我背上行囊出国留学时,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感到身上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留学生是祖国在海外的一张名片。在国外,很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最直接渠道,就是他们所接触的中国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祖国的形象。周围的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很好奇,会问我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我会尽我所能耐心解答,帮助他们了解真实的中国。

  在国外求学生活,文化交流无处不在。我也开始有意去关注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尽力做文化沟通的桥梁。比如,努力汲取先进知识、多听多看多体验,将国外的先进理念带回国内;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时,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向外国师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在课堂讨论中,面对一些同学对中国的误解,帮助他们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当代中国。

  在国外留学的种种经历,让我对国际关系的兴趣日益浓厚,于是我下定决心回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深知,研究国际关系不仅需要国际视野,更要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受时代脉搏。

  2024年寒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围绕“国企改革”调研实践期间,我有幸走进著名的哈尔滨“三大动力”厂。从“一五”时期至今,经过几十年发展,“三大动力”厂已发展成为哈电集团,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映入眼帘的“中国动力  光耀世界”巨型标语和各式各样的先进制造模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部波澜壮阔的制造业发展史。在为中国制造感到无比自豪的同时,我也在交流中得知了当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如何跑出改革“加速度”,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如何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发展竞争力?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有一个个难题待解。这些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也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参与其中,观察思考、躬身实践,尤其需要青年研究者参与建设学术与实践交流的平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年智慧。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20余次走访江苏的一个村,每次调研都认真思考,真正做到了“沉下去成为农民,走出来再成为研究者”。这也激励着我始终对学术研究保持敬畏之心,多到基层一线调研实践,练就过硬本领,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7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