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种粮更踏实(话说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4-11-28 06:09:52 来源: sp20241128

  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尽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挥好农业保险的作用,为种粮农民提供灾害风险兜底保障

  

  仲夏时节,四川省邻水县秀安家庭农场的水稻基地里,负责人何玉安正组织工人施肥,“种粮最担心干旱、洪涝等灾害,今年给700多亩水稻投了‘全险’,每亩地缴10多元保费,能享受1000多元保障,这下心里踏实多了。”

  何玉安所说的“全险”就是完全成本保险。今年起,包含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比重超过八成,产量占比超九成。此项政策的实施,对于补偿种粮农民的因灾损失、健全种粮农民利益保障机制、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多年站上1.3万亿斤台阶。粮食连年丰收,得益于我们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抓紧、季季接续,茬茬压实、环环相扣。其中,广大种粮农民的辛勤劳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2亿多农户构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强基石,只有让他们种粮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把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丰收的主动权才能更加稳当,14亿多人口的饭碗才能更加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为了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发力。目前,我国已经逐步构建完善了针对种粮农民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收益保障政策体系。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粮食优质优价机制;实行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粮食作物保险逐步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由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条扩展……政策送来真金白银,让种粮农民真正得实惠,吃上“定心丸”。

  数据表明,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收益方面的作用正逐步显现。2023年,全国农业保险总赔付1124亿元,惠及农户5772万户。今年1月至4月,这一数据为294亿元,同比增长8%,惠及农户813万户。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可能给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今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天帮忙”,更要“人努力”。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不仅要尽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要科学应对自然灾害,将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灾后生产的举措落得更细更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好农业保险的作用,为种粮农民提供灾害风险兜底保障。适应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农户风险保障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支持种粮农民“愿保尽保”,让他们即便遭遇风雨,也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当前夏收已近尾声,夏种夏管正值关键期,今年后续的粮食生产可能还将面临病虫害、不利天气等多重考验。有各项惠农政策形成合力,有亿万农民辛勤耕耘,我们就有了把丰收的基础转化为丰收的果实的坚强底气。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1日 1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