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观察: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发布时间:2024-11-23 19:19:22 来源: sp20241123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1日 09 版)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王均伟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出“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新征程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引领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就要持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

提高政治能力就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阐明了在决定稿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的几点,其中第一点就是“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确定遵循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我们党的巨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这么一个例子:“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无论怎么改,在根本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差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特别要认识到,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就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提高政治能力就要提高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提高政治能力,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练就一双政治慧眼,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新征程上,我们靠什么来进一步凝心聚力?就是要靠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善于从政治高度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等,领会好改革意图,把握准改革指向,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都要善于从政治高度去思考和谋划,这样才能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提高政治能力就要保持政治定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只有在改革开放中才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提高政治能力,就要保持政治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着力健全制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不断提高推进改革的预见性和系统性。要清醒看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策略上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和定力,坚持整体推进,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又不能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根据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超前、不滞后。当前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需要打攻坚战的,就抓紧改,需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的,就徐图之。

切实增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本领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这项伟大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提高本领,正如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的那样:“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就要切实增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本领。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等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本领,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应当看到,过去注重量的扩张的一系列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要求,要从政绩观上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工作机制,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切实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在具体工作中,要坚决反对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反对华而不实、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反对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树立正确人民观,不断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重要内容。党员干部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关键是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站在群众的立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要吃透精神,结合实际落到实处。特别要注意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

树立正确斗争观,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要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把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对党员干部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员干部要具备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风险预判、分析、统筹应对能力,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始终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

全面提高改革落实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改革落实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见到实效。”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到实处,这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要求和具体体现。党员干部要全面提升改革落实能力,以清晰的思路、明确的责任、顽强的韧劲,精准把握时度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从历史上看,政治执行力强、落实水平高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长征可谓步步惊心,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红军各部对党中央决策的执行坚决有力是重中之重。红军一会东进西出,一会西进东出,时而走大路,时而走小路,跋山涉水,钻林过沟,尽管部队有疑惑,但党中央决策一下达,红军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完成了一个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战斗任务,创造了战争史上难以置信的奇迹。历史充分表明,落实能力、执行效果至关重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决策,如果执行不力、抓落实不到位,就见不到成效,或者达不到预定目标。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要把全面提高改革落实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积极作为、抓紧行动,看准了就抓紧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样满打满算也只有5年的时间,不积极主动就会导致被动。要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更不允许在推诿扯皮中浪费机遇。当然,也要防止一哄而上、虎头蛇尾。

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找准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把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开拓创新,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特别要指出的是,那种照猫画虎、隔靴搔痒、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墙上的做法,必须坚决摒弃。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观察者说)

林学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落实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证。

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带动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干部关心和保护力度,把“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为勇于改革、主动作为提供有效保护,对不担当不作为“零容忍”,鼓励党员干部大胆探索、勤勉敬业,敢于担当、踏实做事。改进优化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着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考核激励约束体系,做到奖优罚劣、激浊扬清,持续释放鼓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注重实绩、勇于担当的强烈信号,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有担当之心,还要有担当之能,使更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涌现出来,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改革的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项举措协调配套,以增强整体效能。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目标明确、战略部署清晰、方法路径高效。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要求和标准贯彻到党的其他各项建设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伟大改革实践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必须坚持综合施治、立体施策,确保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在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切实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觉悟上下功夫,把握其内在规律逻辑,加强顶层设计,增强三者的关联性、耦合性、协同性,使惩治、规范、教育协调联动、相互衔接,推动反腐败斗争在进一步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围绕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精准施策。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党员干部把提升能力、增强本领作为终身课题,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等,推动党员干部在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上出实招、建新功。要健全常态化培训。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是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工作,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按需施训、应训尽训,坚持分级分类、全面覆盖,不断扩大受益面,确保更多党员干部得到全面系统的培训,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要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要结合形势任务、岗位需求,对党员干部开展任职培训和专业化培训,以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能力为基础,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专业化水平和能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提高党员干部的现代化建设能力,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把党员干部放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主战场、矛盾斗争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

(作者为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赵淑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并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当前,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坚持目标导向、注重整体效能、突出制度建设、改进思维方法。

坚持目标导向。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要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领导保证为目标。为此,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决定》关于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将其全面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方向一致。要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的内在统一,着力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带动全体人民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助力改革、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注重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注重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驾驭各种复杂局面、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注重提高广大党员做好群众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本领。

注重整体效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对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也对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旨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更加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既要明确最终目标,抓住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持续发力,又要明确阶段任务,抓住突出性、紧迫性问题精准发力。要注重整体推进,既要统筹治理党员、党的各级组织等组织要素,又要统筹治理思维、行为模式、制度规范、文化生态等运行要素。要加强综合施策,既要合理安排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推出的顺序和节奏,又要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管理、考核指导和监督问责。

突出制度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覆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为确保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取得实效,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不断把中国共产党之治的优势转化为中国之治的优势。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发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的要求将不断变化,已经较为完善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新挑战面前仍需不断健全。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既要有序推进各位阶、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又要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制度执行力,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覆盖党的各方面建设,从而实现用制度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贯通、联动。

改进思维方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把握其科学性、整体性,还要突出其预见性、创造性。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各级纪委以及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没有旁观者的观念,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以及发挥示范作用上绝不含糊。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其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转化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科学思想方法。要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实践中啃下“硬骨头”、牵住“牛鼻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破除“中梗阻”。比如,要更加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改变只讲战略目标、不明执行路径等倾向,因地制宜地实现战略策略的有机统一;更加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既要守住底线,也要追求高线,正确处理严明党的纪律和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关系;更加善于运用创新思维,重视经验但不依赖经验,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中不断创造新鲜经验;等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