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02:28:39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网 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杜燕 陈杭)中国农历甲辰龙年正月初一(2月10日)12时许,代表“1年+12个月”的13位鼓手在北京鼓楼敲响了鼓点,随后108声浑厚庄严、悠远绵长的钟声在其北面的钟楼响起。
数字科技赋能,线下击鼓鸣钟贺新岁
2月10日,“甲辰龙年钟鼓迎春”活动在北京钟鼓楼正式启动,线上通过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同时呈现。活动在悠扬喜庆的《喜洋洋》民乐合奏中开场,击鼓表演《天地之和》,内蕴四时更迭、光阴流转的时光韵味,赢得观众掌声阵阵。
2024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甲辰龙年 钟鼓迎春”活动在北京钟鼓楼启动。记者 贾天勇 摄在两位饰演漏刻博士与司晨的演员计时、唱时后,由代表1年+12个月的13位鼓手率先在鼓楼敲响了振奋的鼓点。随后,由中轴线附近的居民、“北京榜样”、“文物守护人”、“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等组成的12位敲钟代表轮番接力敲响位于钟楼一层的数字大钟投影艺术装置(简称“数字大钟”)。
为什么是108声?主办方介绍,108声代表着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叠加,象征着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
2024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甲辰龙年 钟鼓迎春”活动在北京钟鼓楼启动。图为敲钟代表敲响位于钟楼一层的数字大钟。记者 杜燕 摄数字大钟是本次活动的一项亮点。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字大钟创造性地将整个数字大钟变为3D Mapping投影的“屏幕”,通过多元定制化全息图像制作,呈现出斗转星移、四时更迭、物候变化的生动画面。
大钟为卷,光影为画。通过数字创意赋能,古老厚重的中国时间文化、节气文化与数字艺术进行精巧结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视觉与文化盛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翅膀,助推其在新时代发“心声”。
据介绍,北京钟鼓楼“钟鼓礼乐声动中轴”——甲辰龙年系列钟鼓迎春主题活动(简称“春节主题活动”)于2024年2月5日拉开序幕,由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主办,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特别支持,方壶齐物社承办,为期22天,通过开展线上迎春纳福、线下新春游园会、小型音乐会、国风表演、龙文化主题展览等方式,解锁多种玩法,多种体验,给市民和游客带来别样的沉浸式新年文化活动体验。
举办龙文化展览,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为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共同探寻品味中国龙文化的深邃博大,2月10日(初一)至6月5日,以“龙瑞中轴 天地人和”为主题的龙文化展览在钟楼一层楼体内举办。
展览共有“中国龙知多少”“祥龙之德,生生不息”“时乘六龙,天人和谐”“矫若惊龙,和而不同”“龙腾中轴,和合共生”“中和之纪,永乐之音”六个主题板块,结合文字、图片、非遗展品、艺术装置等形式,将关于“龙”与“中和”的文化意象,转换为可供大众沉浸感知的视觉语言。
2024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甲辰龙年 钟鼓迎春”活动在北京钟鼓楼启动。图为以“龙瑞中轴 天地人和”为主题的龙文化展览。记者 杜燕 摄展馆正中央摆放的钟鼓迎春活动中被鸣响的数字大钟,定时轮播3D数字光影秀,呈现中国人尊重自然节律、追求天人和谐之精神的优美文化意象。
不同展区所陈列的精美木雕、木刻版画、皮影、剪纸,绚丽的霓虹龙灯,特色龙形艺术装置,趣味旋转灯箱等,与展墙上逐光随影、渐次呈现的秀丽龙形图案交相辉映。
本次展览还精心设计了七十二道龙纹,以星斗、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及诗歌搭配龙纹意象,展现“龙”在时光中的痕迹,让游客享受收集印章的别样快乐。
“钟鼓时间新春游园”非遗体验昼夜不停歇
2024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甲辰龙年 钟鼓迎春”活动在北京钟鼓楼启动。记者 贾天勇 摄2024年2月11日(初二)至2月14日(初五)、2月24(正月十五)至25日(正月十六),鼓楼院内将举行新春游园会,包含6场日间非遗文创市集与3场夜间非遗音乐会。
日场非遗市集醒目的龙形美陈装置安放在鼓楼北侧的缓坡上,为新春增添了喜庆红火的氛围,30余摊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鼓楼院内。夜间非遗音乐会融合流行时尚,北京民族乐团、北京皮影剧团等专业乐团与现代音乐跨界融合,创新演绎。
新春游园会还设置了线上游园小程序,开展龙年闯关寻宝,每通过一个关卡便可获得一个甲辰龙珠,全部关卡通关后,可获赠专属徽章,让游客在趣味游玩中获得场景和内容相结合的文化体验。非遗音乐融汇时代潮流,传统技艺与生活气息浓郁的集市融合,在动静之间,潜移默化地推广着钟鼓楼所代表的礼乐文化与中轴文化。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主办方表示,钟鼓楼春节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文化+节庆+民俗+科技”的形式塑造年节文化生活新的形态、新的场景,以守正创新的方式着力营造出古今辉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群众充分感受到中轴线上“故宫以东”过大年的独特体验,打造出独树一帜的“文化新春”。(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