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供需两端发力稳运行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

发布时间:2024-12-21 22:31:59 来源: sp20241221

  钢铁业供需两端发力稳运行

  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面临着阶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业利润下降等困难。今年8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根据“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稳运行、扩需求、促改革、助企业、强动能”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举措。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钢铁工业的高度重视,为钢铁行业稳定运行、持续发展提出了解决方案,极大地增强了行业信心。

  行业利润逐月上升

  今年以来,钢铁业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产量保持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粗钢产量为7.95亿吨,同比增长1.7%;生铁产量为6.75亿吨,同比增长2.8%;钢材产量为10.29亿吨,同比增长6.1%。前三季度,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31亿吨,同比下降1.5%。

  从供需总体态势看,钢铁供给强于需求。钢材出口增长和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成为支撑钢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筑业用钢需求收缩成为消费量减少的主要因素。进口矿价同比虽然有所下降,但囿于美元升值的影响,钢企成本重心实际下移幅度小于钢价降幅,行业整体利润同比下降。

  据中钢协统计,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企营业收入为4.66万亿元,同比下降1.74%;营业成本为4.39万亿元,同比下降0.61%,收入比成本降幅大1.1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621亿元,同比下降34.11%;销售利润率为1.33%,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中排名靠后。

  中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结合数据指标分析,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运行保持平稳态势,主要表现为:月度钢产量与消费量波动幅度小于前两年;各月总体均保持盈利,6月份以来行业利润呈逐月上升态势。

  中钢协预测,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实施、效果显现,钢材需求后期有望逐步恢复。在供应方面,产量调控政策执行叠加能耗、环保管控等政策监管,预计今年四季度钢铁产量将有所回落,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或阶段性改善。

  钢铁行业减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保持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的关键在于做到供需动态均衡,适当控制生产节奏。这也是近日召开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宣贯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骆铁军分析,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粗钢产量为7.95亿吨,平均日产291万吨。为保证供需平衡和企业效益,钢铁企业主动减产,全国粗钢日产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但如果按9月份日产274万吨测算,全年产量还将超过去年。如果今年产量与去年持平,则四季度粗钢平均日产242万吨,将比9月份日产下降32万吨。

  骆铁军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及国内钢铁需求较弱的局面,钢铁行业要以效益为中心,继续加强自律、主动限产,要坚持“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

  “对钢产量占世界比重超过50%的中国钢铁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提出,政府部门要加强规范立法,企业要加强自律,行业协会要加强引导。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钢铁业方能行稳致远。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冶金建材处处长水恒勇表示,钢铁企业要落实好高质量发展要求,苦练内功,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充分认识到稳增长是优化品种结构、提升质量效益的稳增长,是推动装备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稳增长,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稳增长。

  适应市场需求新变化,钢铁业高端化发展提速。今年以来,船舶、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和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用钢品种数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电工钢板(带)产量同比增长14.3%,热轧薄板同比增长18.2%,冷轧窄钢带同比增长15.7%。从出口品种看,热轧板卷和中厚板增长较明显,镀层板出口保持平稳增长,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明显提高。

  10月19日,总投资达41.25亿元的河钢浦项汽车板合资项目竣工投产。新建生产线采用全球领先的智能控制技术,目标客户为国际一线汽车厂和国内主流汽车厂。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高端汽车板生产企业。

  “河钢聚焦市场和产品,全面对接高端市场,以‘客户结构’的高端化倒逼‘产品结构’的高端化。”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表示。河钢集团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高标准建设四大基地,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流程变革、工艺变革和技术变革。

  数据显示,河钢集团研发投入强度达3.8%,与科研院所和用钢头部企业建立34个创新研发平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种钢占比从41%提升至76%。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引导电炉钢有序发展。这为相关企业带来利好。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志东表示,集团认真落实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新建项目落成投产,一批新装备、新工艺集体上线并发挥作用。

  2022年底,四川冶控集团技改升级项目全部完成。今年上半年,通过不断调试优化,新装备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100吨电炉冶炼时间低于35分钟,采用电炉余热发电技术,吨钢发电量平均19.25千瓦时,电炉吨钢电耗310千瓦时至350千瓦时,按照电炉电耗换算吨钢综合能耗低至45.6千克标准煤,75吨电炉吨钢能耗、吨钢电耗等指标略优于100吨电炉,新装备、新工艺在生产、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周志东说。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

  “钢铁行业是关乎工业稳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领域,也是大气污染治理和‘双碳’工作的重点行业。当前面临稳增长和绿色低碳转型两大任务。”生态环境部大气司项目处处长蔡俊表示。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共有96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涉及粗钢产能约4.53亿吨;36家企业正在评审中,涉及粗钢产能约0.82亿吨。

  值得注意的是,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现在仍面临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供需矛盾突出、绿色发展水平分化加剧等挑战。蔡俊强调,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守好法律底线,持续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低碳技术的进步决定了钢铁工业的未来。目前,河钢、宝武的氢基竖炉示范项目,鞍钢流化床氢冶金中试项目,以及首钢、建龙、酒钢等50多个低碳冶金技术研发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中钢协启动了中国低碳排放钢标准研制,按照《“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的“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要求,及时将行业急需、成熟度高的低碳技术转化为标准,加快开展碳排放核算、碳排放限额、低碳冶金技术规范等标准化工作,完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相关标准,健全绿色低碳钢材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周 雷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