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21:13:29 来源: sp20241227
根根玉米棒硕大丰满,株株大豆“摇铃”,田地里的赵玉国被丰收的喜悦包围,向近百名外地农民讲起自己的“种粮经”:“这是我们张庄玉米合作社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地块,不仅每亩地玉米不减产,还能多得大豆钱。”
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外地农民到张庄玉米合作社的大田里学习玉米选种和栽种技术。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地处辽河上游的辽宁省铁岭市,黑土面积广阔,素有“辽北粮仓”之称。今年秋收时节,铁岭市农业部门组织了一场“田地里的课堂”,让会经营、懂科技的“老农人”当老师,推广良种良技。
从事30多年玉米种植的赵玉国是张庄玉米合作社的理事长,承包的2万余亩地全部采用科技种田。近几年,张庄玉米合作社尝试采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播种,刚推广时大伙都觉得投入高,回报少,不值得。
可细心的赵玉国一算,以前农机手人工作业,种出来的地垄宽不一、垄高不等,影响产量。利用北斗导航进行定位后,无人驾驶拖拉机把地种得齐整,垄距相等、株距一致,每亩地最少能多种出100株玉米,平均每100亩地就能多规划出4亩玉米。
2022年,赵玉国还规划出一片1060亩的智慧农田,铺设了多功能气象站、农情信息采集仪、智能虫情信息采集设备等设备,从办公室的大屏幕里,就可以看见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全过程。
如今,黑土地上机声隆隆,到处是丰收的喜悦。在铁岭市开原市兴隆台村,种粮大户张权元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他新种植的辽星香稻1号平均亩产1200余斤,产量比一般的香型水稻品种增产14.5%以上。
去年,张权元经辽宁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推荐,试种了辽星香稻1号。从插秧那天起,张权元每天都到地里看长势,一有难题就给水稻所科研人员打电话,学习如何水浆管理、科学施肥、病虫预防。
“千好万好不如良种好。”在测产现场,张权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个品种湿粮起步价就达2元钱一斤,每亩可比常规品种增收300多元。“明年,我准备将这个品种推广至1000亩。”
在昌图县亮中桥镇永丰村,村民在装运刚刚收获的玉米。新华社记者姚剑锋 摄
一笔笔账精打细算,既要算农民的利益账,也要算黑土地的生态账。铁岭市1009.3万亩耕地均在东北典型黑土区范围内,占全省黑土区耕地总面积的36%。截至2022年年底,铁岭市已落实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188万亩。
在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当地通过采用创新的秸秆全量覆盖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将秸秆留在地表,刮风的时候土壤刮不走,降雨的时候冲不走,秸秆腐烂之后,变成营养补充养分,这层“被子”,让黑土地变得更“有劲”。
“以前这地硬邦邦的,现在黑土有机层逐年加深,达到了60厘米以上,夏天一铲子下去,还能看到好多蚯蚓。”脚踩松软的泥土,种粮大户李忠华告诉记者,“养好用好黑土地,粮食才不愁丰收。”(新华社记者武江民、阚思邈)
(责编:王连香、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