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并转”之后政务新媒体账号出路何在?

发布时间:2024-11-22 13:13:36 来源: sp20241122

凭借亲民且幽默的风格,“江宁公安在线”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微博截图

张家港市第三中学微信公众号停更公告。张家港市第三中学微信公众号截图

  政务新媒体账号“关停并转”正在进行时。

  从2020年之前“不管是什么单位,不管有没有人力运营,都注册了新媒体账号”的井喷式发展,到随着时间推移,一些疏于管理的政务新媒体逐渐沦为“僵尸号”,潮水的方向正在逐渐清晰。

  一位基层政务新媒体运营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系统内经常看到某些兄弟单位的政务新媒体因停止更新被通报,并被责令注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单位连要注销的政务号的账号密码都忘了。”

  随着2023年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政务新媒体迎来一次洗牌。据媒体报道,借此轮防治,许多单位都主动申请注销本单位的政务新媒体账号。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说,提高政务号的服务质量,在信息的深度和专业度上钻研才是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意识的体现,“政务号的运维应该贵在精而不在多,如果政府部门无力运维政务号,强行开设只会拉低政府的专业形象。”

  关停并转

  集中关停、整合政务号成为多地的统一动作。

  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关停动作曾被多家媒体报道。4月22日,张家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消息称,政务新媒体账号“张家港住建”微信公众号于2024年4月22日起停更,并启动注销程序;此前,张家港市水务局微信公众号“水润港城”已于4月19日起停止发布信息;除此之外,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人民法院、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都已发出公告宣布旗下新媒体账号停更、注销。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昆明、长沙、西安、青岛、南京等多地一大批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在近期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其中不乏一些粉丝量超10万的新媒体账号。

  陕西省商洛市人民政府运维的微博“商洛政务发布”粉丝量超11万,转评赞超13万,共发布2万多条微博,但已于5月中旬宣布停更。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账号曾保持日更,但近期更新量极少。

  今年2月20日和5月20日,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两次通告,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全面排查清理本县区、本部门负责或开办的各种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移动客户端(App)及其他各类平台的政务新媒体账号,加大整治违规运营政务新媒体账号问题。此外,通告中还提到要逐平台排查“僵尸政务号”问题。

  截至5月17日,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此前通报的39个问题政务新媒体,20个已清理注销。

  5月23日,山东菏泽市委发布“关于征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问题线索的公告”,征集线索范围包括强制推广使用政务App等“指尖形式主义”问题。

  据云南省委网信办5月20日消息,相关单位面向人民群众和各级部门征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线索,线索特征包括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成为“空壳”“僵尸”,功能相近等强制使用功能的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工作群组。

  “不敢发,不会发,胡乱发”

  在媒体报道中,此次整治政务新媒体账号,诸多基层公务员“拍手叫好”。

  山东某县级市警务单位新媒体账号工作人员洪涛伟(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多数时间内,单位的新媒体运维岗只有他一位工作人员。“疲惫,加班多,毫无成就感”是他对该岗位的评价,他觉得本单位以及许多兄弟单位的新媒体账号运维都缺乏专业度,系统内也对这类现象怨声载道。

  更有甚者,陕西某乡镇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单位账号更新的内容连自己人都懒得去看”;安徽省某基层政法系统公务员接受顶端新闻采访时说,由于无法抽出专人负责单位账号,账号数据一直处于系统倒数,致使单位形象受到损害。

  “内容粗制滥造是政务号运维困难的一大顽疾。”洪涛伟说,自己并非专业的内容工作者,但领导要求账号每日更新原创内容。早上8点半,洪涛伟会在单位素材群里查看各部门发来的素材。这些素材多数为各基层派出所、交通部门筛选出来的当地信息,每条信息一二百字。洪涛伟选出适合做头条的内容后,会向素材提供方询问详细情况,然后再撰写内容,“其实许多单位都不希望我用他们的素材当头条。因为工作繁忙,许多人不太配合向我介绍素材详细情况。有些同事即便说,也说得非常笼统。”

  许多时候,洪涛伟所负责的账号头条只有几百字的内容,而次条内容多为其他官方账号消息的复制粘贴。其所负责的公号头条阅读量平均为三位数,有的仅为两位数,这种情况已持续多年。

  内容质量低、同质化严重也是全国许多政务新媒体账号遇到的问题。广州某政务号的编辑陈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他们的账号推文一般是摘编和整合官媒文章、微博热搜,“网上已传播了数轮,等我们这里审校完发出来,黄花菜都凉了,传播效果惨不忍睹”。新华每日电讯也曾报道,一些部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自言自语,只管复制粘贴,“既盲又聋”。

  洪涛伟还认为,政务新媒体账号的选题范围和内容呈现方式也受到限制。

  洪涛伟发现,每当解密当地公安部门办案过程时,账号阅读量就会攀升。但是,此类内容的产量无法满足日常更新,因为“许多案子的犯罪过程和办案手段不能讲得特别清楚,怕被不法分子利用”。此外,因为许多政务信息涉密,洪涛伟筛选公号内容时往往慎之又慎,“有时候标题稍微醒目一些,领导也会担心引发舆情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政务新媒体属性天然特殊,许多单位既要做到信息公开,又要警惕信息安全问题。在这两种情况的拉扯下,政务号的内容池势必受到影响。

  有些政府部门因为担心信息安全问题,宁愿让旗下政务号沦为“僵尸号”。

  某东部沿海城市基层单位政务号负责人田宁(化名)表示,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许多政务号主动申请关闭,而系统内的相关通报也显示,常年不更新的政务号一直存在。田宁表示,舆论是把双刃剑,有些部门领导宁愿“当哑巴”。

  “许多‘僵尸号’是由于运维人员不足造成的。”田宁说,有的单位将政务号运营简单化、理想化,政务号的选题策划、内容撰写、涨粉运营、排版美工、后台回复、粉丝群维护等专业运维工作都交由一个人负责。这本该是由整个团队负责的工作。

  “如果政务号负责人员或者领导不够专业,还会引发其他问题。”今年3月,新疆公开通报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典型案例,其中有案例为:新疆科协在去年底盲目下达全区相关系统新增2772个账号、2024年底粉丝量总数不低于2000万人的任务目标,要求县级相关单位账号粉丝量达到户籍人口的25%以上。有媒体评论,这个目标几乎高得“违反常识”。

  洪涛伟也记得,某兄弟单位的政务号曾更新过一条严肃内容,编辑在其中使用了当地的方言词语。“这句土话在当地语境中带有戏谑成分,让内容变得不严肃,业余得让人哭笑不得。”洪涛伟说。

  因政务号运营人员不专业而引发的问题早已被社会关注。据新华社2021年报道,一些政务号存在追星娱乐、推销商品等“博流量”行为。2020年,某地政法委官方微博转发某艺人全球后援会的道歉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同年10月,某地派出所因为在政务号上发布短视频受到不少网友关注,其“流量法宝”是一位穿着警服的女子在宣传法律知识。然而,专业人士指出,她讲的内容完全偏离常识,很多时候连专业术语都没分清楚。

  一些政务“僵尸号”因为长时间不更新,被不法分子盗取后发布不雅、不实信息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此前,微博账号“江夏五里界城管中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发布大量代孕、招嫖信息,负责账号的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城管中队表示,微博账号停止更新后,被人恶意盗取发布不良广告。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据国内第一批政务号代运营公司掌政通负责人嵇先生介绍,国内政务新媒体账号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013年到2016年是全国政务号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以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账号开始爆发式增长,政务号也在这轮浪潮里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2013年10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明确了第一批“政务新媒体”:政务微博和微信。据新华网发布的《2014年全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国各地方省份政务微博累计覆盖超过1亿人次,发布内容超过10万条,被转发评论超过200万次,全国地方省份政务微博开通率达到70%以上(不含港澳台地区);“上海发布”“北京发布”“重庆微发布”等账号的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列。

  嵇先生表示,此阶段政务号比较像政府门口的告示板,主要起到政策发布、政策解读、政务通知等作用。

  政务号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从2017年到2019年。随着全国各地政府的服务意识逐渐加强,以及新媒体账号平台的功能不断完善,政务号开始大规模出现“接待窗口”功能。许多原本在线下政务大厅完成的政府职能,开始大规模转移至线上办理。比如2018年8月,“网上北京市公安局”正式上线试运行,北京市民办理身份证、居住证等120项公安服务事项均可网上预约,查询进展,实现“一网通办”。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为13.9万个,中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开通政务机构微博;微信城市服务累计用户数达6.2亿,中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开通微信城市服务;中国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88.9%;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占全体网民的近六成,使用政务新媒体办事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日常操作。

  嵇先生说,这一时期内,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政务号的内容呈现形式也逐渐分为图片、文字和视频。政务号的内容开始呈现技术化特点,越来越多的政务新媒体开始接触H5制作、短视频拍摄等,“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政务号发展开始分层,一批网络思维较强的政务号开始冒头。”

  比如“江宁公安在线”,凭借亲民且幽默的风格,在2017年突破了200万微博粉丝量。同时期,许多政务号开始营造搞怪人设。据北京晚报报道,2018年,吉林省四平市公安局开设抖音号“四平警事”,一位表演专业出身的警察,与当地的主持人、导演合作拍摄短视频,用接地气的语言和搞笑的表演进行普法宣传。账号开通半年内,账号涨粉900万。

  政务号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至今。嵇先生表示,该阶段政务号运营彻底走向专业化,相对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内容团队、策划团队开始引领政务号发展潮流。同时,一批疏于管理的政务号逐渐掉队。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与上述阶段大致重合的时间段内,政府部门开始强调“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19年被中共中央办公厅认定为“基层减负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明确政务号粉丝量、转发数、点赞量等硬性数据不再是考核重点,内容是否安全、是否及时发布更新、与网民是否形成有效互动则成为考核的“单项否决”指标。此后,部分政务号选择了关停、整合。

  2023年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上述意见指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也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在建设管理方面,对于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应及时关停注销并提前发布公告,依法依规处置相关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及流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政务号关闭潮当中,多家单位均提到了“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多家媒体也将政务号关闭潮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联系在一起。比如近期湖南省郴州市发文称,作为全国“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工作的试点城市,今年将“关停并转”一批政务App、政务公众账号等。

  5月29日,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当地整合关停政务号的动作从4月份开始推进,除了关闭不活跃的政务号,还会做大做强一批更专业的政务号,“此举与基层减负有关,也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关。”

  团队化、专业化运营是趋势

  集中关闭政务号,是否会“减少了政府服务窗口”?

  白智立认为,许多无人运维的政务号本身已不具备政府服务功能,注销停运后可以节约政务资源。把零散的、有价值的政府服务功能向更专业的政务号集中,这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表现。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许多停更的新媒体账号功能被集中转移至上级或其他部门的政务新媒体号或APP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张家港某局综合业务科工作人员表示,本单位政务号停止更新后,信息发布的相关渠道转移至市政府官网;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微信公众号“未央正当时”停更后,信息发布渠道迁移至当地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长乐未央”。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强调,当政务号运营者本身对定位和内容的理解把握不到位时,较为普遍的“官话体、慢半拍、没人气”会影响其生存力和影响力。在他看来,这轮政务号的关停和退出,实际上是推进政务公众号从低阶段发展向更高阶段发展和迈进的必经过程。

  白智立分析,此次集中关闭低活跃度公众号,应该不仅仅是为了响应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其中恐怕还有财政和人力上的考虑。有些政务号虽然运行效率低下,也需要专门设岗运维。这部分政务号关闭后,政府可以释放一定的财政压力。”

  嵇先生认为,未来政务号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不管是代运营还是优秀政务号自身的运营人员,几乎都已经是团队作战。从策划到内容制作再到技术和运营分发,政务号的运行都应交由专门团队负责,最起码应该交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

  洪涛伟对于政务号的团队化运营表示认同。“隔壁县市的公安系统政务号是一个由四五个人组成的团队,有人专门负责拍摄和剪辑,有人专门负责选题策划和文案,有人专门负责出镜,他们的账号目前已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出圈,系统内政务号评比的时候也总是名列前茅。”

  今年3月,洪涛伟因病申请调离了单位政务号运维岗。调离前,他长舒了一口气,在手机上对朋友发了一条微信:“终于解脱了。”

  新京报记者 隋坤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