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均下降六成左右

发布时间:2024-12-05 21:00:24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2月20日电 据北京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消息,十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改善

  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稳定达标,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成为广大市民最有获得感的一件实事。三地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其中,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雁栖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逐步融入市民生活。

  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不断拓展深化

  十年来,三地认真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采取一系列硬措施、不断实现新突破。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十年来,先后签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框架协议”,健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流域联保联治、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环评会商、信访举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10余项协同工作机制。2023年,三地又联合成立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制定实施两批次共44项走深走实措施清单,三地生态环境、水务、园林绿化九部门携手联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环保”系统治理。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大气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环。三地持续深化合作,大力推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优化调整。同步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为协同治理移动源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连续七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北京市率先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并逐步向山区居民拓展“煤改电”工程,93%的村庄和96%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制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坚持精准、科学、差异化管控,与周边城市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有效削减污染峰值、减缓污染积累。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10个远郊区与毗邻市区县聚焦交界地区严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现“一地吹哨、三地响应”。从“APEC蓝”“冬奥蓝”到“北京蓝”,实现蓝天常驻。

  水环境联保联治。京津冀区域同属海河流域水系,互为上下游、左右岸。京冀两地政府先后签署两轮次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和张家口市、承德市共同组成“保水共同体”,形成了保护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动。聚焦“空间管控、总氮削减”,共同制定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年)”,统一规划携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落实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三地连续七年开展京津冀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共同提升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

  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三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共同研究编制《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推动区域碳普惠项目互通互联。北京市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区域和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车用氢能领域的碳减排方法学,2023年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北京市排名第一,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大兴区全力推进国际氢能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新国门·新大兴”金色名片。顺义区汽车制造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入选国家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的项目。朝阳区、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入选国家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生态保护美美与共。为筑牢夯实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北京市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台实施了“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让重要生态空间得到严格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核算“生态账”,直观体现“绿水青山”的生态贡献;累计9个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其中5个全域生态涵养区均荣获“双称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门头沟区持续深化与河北省涿鹿县等环京区域的联防联控和协同共治,探索构建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新“两翼”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围绕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绿色文化六大核心要素,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高标准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机构并已正式启动。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初步建成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携手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燕郊、三河6座污水处理厂按北京市地方标准建设运行。

  全力支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京冀两地共同推进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房山区与保定市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共同保障白洋淀入淀河流水质。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