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从线下到云端 思政课堂版图越来越大

发布时间:2024-12-27 20:40:37 来源: sp20241227

  9月21日晚,2024“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南开大学举行。

  在活动现场,奥运冠军、文化名家、平凡英雄、青年榜样、国际友人,用自己的故事给现场的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与此同时,在技术的加持下,这堂思政课通过网络平台飞越校园,让全国各地更多的师生深受震撼、启发和思考。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如何让“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红色资源”滋养更多青年学生,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近些年,很多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让思政课堂走出教室,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设。应该说,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共识。不过,“当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困境”,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贤明说,比如,实践教学面临内容缺乏地域特色,内容时代感不强,实践活动形式和实践成果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践需求,学生实践成效跟踪困难等。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应对?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闫长丽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该学院正在北京市丰台区进行这样的尝试,根据丰台区的特点和学校的专业优势,组建了10支丰台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示范课程建设队伍,将实践基地的特色资源转化为“大思政课”育人资源,制作完成10套丰台区校共同体教案,上线“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突破时空界限,将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结合。

  据了解,教育部指导建设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是面向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实践案例等资源支持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地图”已有1498所高校入驻,汇聚了全国各省份10大类别22个主题4825个实践基地点位实践相关活动、案例和教学设计。

  这种“汇集+共享”的思路得到了很多学校的支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能较为有效破解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林贤明说。

  林贤明介绍,福建有丰富而独特的地方资源,“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有红色资源优势,因此,学校开发了“红色八闽”实践课程,配套《福建红色文化读本》实践教材,制作英雄、事件、旧址3个系列共50个视频素材。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线下实践与云端共享相结合,让那些来自火热一线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成为更多学校和师生的教学素材。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认为,强调思政课走向社会实践,是为了让老师和学生通过深入了解社会而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因此应当带着问题“走出去”,再带着问题“走回来”。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理性问题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持,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大家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更加真切。这样一来,思政课的理论,就从“老师告诉我的道理”变成了“我所理解的道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实践课教研室主任尹胜君介绍,在实践课建设之初,学校便率先提出依托知识图谱技术,将理论课知识、实践课案例、铸魂育人图谱融通,破解理论课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精准匹配了实践资源991个,累计13.1万人线上全流程学习。

  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汇集云端,不仅拓宽了更多教师学生思政课实践教与学的素材,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打造‘生育生’担当式实践课,”尹胜君说,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学生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作业的同时,每名学生要用vlog记录实践成果,学生完成的优秀项目形成案例,纳入到课程平台“生育生”案例视频库中,供下一届学生学习,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由情感共鸣,向同向同行、主动作为发展,使爱党爱国的价值理念不仅入耳入眼、更要入心入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当思政课与现实结合起来时,课堂从教室走到了广阔的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引导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当“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今年,已经有5000名师生组成了500支实践团队分赴全国200个地级市,围绕基层治理、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主题开展实践调研。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则以北京的长安街为中心,西起石景山,东至通州。在天安门、首钢园、通州区、李大钊故居等地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

  从教室到世界,思政课“大课堂”版图越来越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李华锡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