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各方积极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5-01-01 09:01:33 来源: sp20250101

人民网北京1月3日电 (记者许维娜)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条例》着眼于平衡未成年人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保护工作不是单一主体责任,而是要实行社会共治。

对此,《条例》围绕“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重点内容,对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了确定与细化。例如,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鲁晓昆认为《条例》从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方面都做了非常好的阐述。她表示,需要政府、企业、家长以及媒体共同努力,社会共治才能使青少年网络保护更进一步。

《条例》正式公布后,游戏企业积极响应,不少游戏企业加强了对涉及未成年人信息与社交等安全措施的力度和效果,如网易游戏在全线游戏产品防沉迷系统基础上增设“未成年人模式”,加入 “一键内容屏蔽功能”,可自动屏蔽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或功能。《条例》对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欺凌做出了具体要求。对此,一些游戏企业推出了多元化的“防止网络欺凌功能”,如未成年人可设置屏蔽陌生用户的功能;可设置发布信息的可见范围;设置其他人禁止向本人发送信息。还有游戏企业在游戏产品中增设举报专项入口,开辟投诉处理绿色通道,并通过AI技术识别并拦截不良信息。

此外,多位专家指出,家长应当指导孩子安全合理使用网络,关注未成年人的上网情况和身心健康,预防和干预孩子沉迷网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家庭是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家庭网络素养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为孩子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有的游戏企业通过将产品接入“家长关爱平台”等功能,为家长提供便捷的管理方式。家长可以通过绑定和管理孩子的游戏账号,了解并合理设置孩子的游戏时长和充值限制,主动参与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

此前,在有关部门有力监管和指导下,游戏行业通过探索创新,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已取得积极成效。多数企业在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利用AI巡逻技术及时拦截并管控疑似未成年人的高风险账号,将确定为未成年人的账号纳入防沉迷监管,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除了提升自身产品的“保护力”外,不少企业也通过“政企”联动的形式,向未成年人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助力提升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参与社会的能力。

中国音数协发布的《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未成年用户行为方面,其休息时间选择游戏的偏好仅排第六,社会舆情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长”的关注度大幅下降70%。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六成未成年网民认为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让自己或同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超七成的未成年网民表示,过去一年未遇到过网络安全事件。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相关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构筑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未成年人用网安全感日益提升。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期待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协同发力,织牢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更好守护“数字原住民”。

(责编:孙红丽、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