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黑土地保护提档升级 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发布时间:2025-01-02 02:05:17 来源: sp20250102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产丰产的黑土地更是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继续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通过免耕少耕播种等多种模式,开展保护性耕作1亿亩,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侵蚀防治。

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大粮仓”。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耕地,这既需要政策拉动、科技支撑,更需要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制度。我国高度重视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从2015年开始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到202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逐步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从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实施,到今年6月1日起将要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黑土地保护制度”……通过一系列关于黑土地保护政策的出台,不仅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更为全球黑土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推进科技创新,倡导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在保护耕作上下真功夫,实施免耕少耕、秸秆还田、轮作制度等,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尽可能减少对耕作土壤的直接干扰,增加有机物质积累。许多地区因地制宜并结合“梨树经验”“龙江实践”“三江经验”等,给黑土地“加油”,让黑土地“歇口气”,促进黑土地用养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黑土地的粮食产能,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提升,保护性耕作让黑土地“底”色更浓,焕发勃勃生机。

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实施灌排设施建设、田间道路修建、土壤改良、电力设施配套建设等,并在实践中添加信息化、智能化等发展智慧农业的元素,这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保障。一方面,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到耕地上。严厉查处项目实施中的质量不合格、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问题,督促地方妥善有序解决存量问题,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另一方面,各地要足额落实农田设施后期管护资金,加大管护工作宣传力度,确保农田设施能够长期有效发挥作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仅能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实现轻松种地,更能有效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未来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天,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项项精细化保护技术正在生根发芽。我们要精心呵护每一寸黑土地,把每一寸黑土地养好用好,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夯实“大国粮仓”的根基。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