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提速

发布时间:2024-11-26 06:44:41 来源: sp20241126

原标题:多方合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提速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6月6日,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浙江温州举行。论坛举行期间,2024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发布,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成立,长三角三省一市相关部门签约了10个重大项目,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揭牌。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6年来,上海龙头带动、苏浙皖各扬所长,长三角经济增长极分量更重,发展动力源势头更强,改革试验田活力更足,一体化发展正在变为一幅壮阔生动的实景画卷。

实事项目清单彰显惠民温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长三角地区拥有2.4亿人口,三省一市在“有为政府”方面,比如打通“断头路”、污染联防共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较为显著。

记者了解到,论坛现场发布的2024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清单包括“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医保跨省结算提质扩面”等10个实事项目,涉及三省一市交通、医保、民政、文旅等不同部门。

清单具体内容包括:长三角地区新增建成铁路里程660公里,杭温铁路、池黄高铁等建成通车,沪苏湖铁路力争通车;新建公共充电桩7万个以上,累计公共充电桩达到60万个以上,加快推动长三角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将12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长三角地区医保支付范围,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扩增至8个以上……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处副处长黄超明认为,10个实事项目要以项目化、清单化原则推进实施,将有力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温度和速度。

首批创新联合体增强研发力度

2020年12月,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鼓励三省一市立足优势学科和研究力量,主动发起和联合承担若干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近年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43个联合攻关项目加紧实施。今年5月,沪苏浙皖科技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试点建设首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的通知》,并公布了建设试点名单。

谈及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王一鸣建议,长三角地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等方面,还需强化协同力度。

论坛现场,首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包括长三角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合体、长三角大飞机液压系统创新联合体、长三角生物制药创新联合体、长三角超高洁净不锈钢材料创新联合体等。

值得一提的是,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普遍由龙头企业牵头。按照相关建设要求,创新联合体将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创新力量,开展前瞻性协同研究、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着力提升长三角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重大项目签约探索合作深度

论坛现场,三省一市签署了10项长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记者注意到,这批项目涉及人才工作、科技金融、能源保障、轨道交通、物流设施等,签约方既有三省一市政府部门,也有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致力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实。

比如,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签署“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合作的框架协议”,将通过开展交叉学科协作研究、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等合作方式,共同提升长三角原始创新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计算是产业变革的电力时刻,AI会是科技创新的“望远镜”时刻。

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秘书长傅正介绍,自己参与签署的“长三角AI+场景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了沪苏浙皖AI领域的供给侧、应用侧、平台侧,各方将加强协同合作,推进更多AI应用场景落地。

“回首过去5年多,长三角一体化在多方合力下,办成了一批大事要事,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推广了一批制度创新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表示,展望未来,要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一步一脚印往前走,久久为功,持续提升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责编:杨曦、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