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03:50:59 来源: sp20241101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2023,风云际会看世界
新华社记者辛际平
2023年,地缘冲突的飓风、阵营对抗的漩涡、经济衰退的暗流搅动世界,人类前行之路颠簸动荡。与此同时,危机带来变革、孕育希望,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全球化大潮依旧奔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自觉地团结自强,更加积极地互利合作,更加从容地应对变局。
“面对面接触”成为今年国际舞台的重要关键词。多边会议、双边会见会晤、各种经贸合作博览会以及涉及全球治理各领域议题的论坛密集举办,或聚焦和平安全、或致力发展合作、或推动共迎挑战、或意在加强交流。虽有曲折和杂音,但大多数会议向国际社会传递鲜明信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作为国际社会一员和负责任大国,中国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精神作答时代之问,一如既往为和平正义发声,为发展合作搭台,为全球治理献策,为文明交流培土,与各国携手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车轮滚滚向前。
汇聚和平正义的呼声
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重要多边场所。一年来各方围绕安全问题激烈交锋、反复拉扯,折射霸权主义之殇,映照和平呼声之烈。
10月,巴以冲突再起,国际安全机制的脆弱与国际秩序的不公暴露无遗。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多次召开会议,停火止战成为压倒性共识,但美国多次利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阻挠有关停火决议草案的通过。
围绕巴以停火的交锋,是当今世界维护霸权与追求和平两股力量交织博弈的缩影。霸权的惯性依然强大,但和平的力量正在茁壮成长。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国际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加快,推动国际秩序的天平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倾斜。这一趋势,在2023年愈加彰显。
年初,在中国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通过面对面会谈实现历史性和解,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随后,阿联酋、巴林等国同卡塔尔的关系迈向正常化,阿盟峰会迎来叙利亚的回归。尽管这一轮“和解潮”受到了巴以冲突的冲击,但长远来看,追求和平发展的民心大势难以撼动,地区和解进程仍会继续推进。
6月,由南非等非洲国家领导人和特使组成的和平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并与俄总统普京会晤,提出有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和平方案。11月,在当月轮值主席国中国的主持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巴以冲突的第2712号决议,这是本轮巴以冲突以来首份安理会决议。随后在卡塔尔、埃及等国斡旋下,实现了部分被扣押人员的获释和数日停火。同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就巴以问题发出正义之声、和平之声。这也是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专门就某一国际性事件进行会晤……
这些多边互动以及促进和解的努力,反映了一种明显的趋势:面对动荡的国际局势,广大国际社会成员追求和平、促进和平的努力越发主动,几十年来国际秩序和安全格局由少数国家主导、垄断的旧有模式正在被打破,推动构建利于稳定发展的和平环境,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愈发强劲的共同诉求。欧洲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霸权体系”正迅速衰落,“全球南方”迫切希望建立一个新的“多极世界”。
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知行合一。从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到奔走斡旋热点问题,再到开展北京香山论坛等主场安全外交,中国秉持的共同安全、安全不可分割等原则理念持续深入人心,中国提出的标本兼治的和平方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肯定。因为中国公道,所以 “问道中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选择中国作为开启巴以问题国际斡旋之行的首站,也表明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广获认同。
当今世界,人心思定。旧有安全格局所制造的痼疾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但新的国际力量不断壮大并展现出有效压制霸权冲动的能量。缔造持久和平并非一日之功,博弈交锋仍在不断上演。人们已经看到,历史的剧本正朝着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希望的方向演进。
汇聚共同发展的合力
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注册总人数过万,合作成果458项,商业合作协议总额972亿美元……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盛况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论坛热度之高,既凸显各国发展诉求之强,亦折射全球合作潜力之大。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上升,一些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南北差距、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更加突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敲响警钟:全球发展已到“决定性时刻”。“发展与合作”成为2023年众多国际会议的鲜明主题。
年初的达沃斯年会,主题是“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在非盟峰会、东盟峰会、南美国家领导人会议等地区性会议上,加强区域合作、携手推动一体化进程、促进发展和经济复苏成为普遍共识;8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明确发出金砖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携手前进的响亮声音……面对严峻挑战,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渴望发展的诉求日益强烈,拓展合作的潮流不可阻挡。
发展洪流滚滚向前,有主流,也有逆流。少数西方强国固守冷战思维,贩卖安全焦虑,挑动阵营对抗,从七国集团广岛峰会到“印太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再到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会议,美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打造排他性小圈子,以“去风险”之名分裂世界,严重干扰全球市场正常运行,阻碍全球发展合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展现坚定意志和笃实行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在喧嚣纷扰中始终将全球发展议题放在突出位置。从推动多边机制聚焦发展议题,到双边维度加强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对接,再到积极搭建平台为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做着共同发展的“加法”,为全球发展事业不断注入新动力。
二十国集团新德里峰会上,尽管一些国家意欲强行塞入地缘政治议题,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坚持锚定发展议题;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呼吁进一步凝聚共识,聚焦行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注入更大动力;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中国提出多项倡议支持非洲大陆可持续发展……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人气高涨,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84.1亿美元;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场景红火,吸引50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一系列展会成功举办,让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进一步相互交融、相互成就……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新时代中国,致力于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增长机遇,让各国民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彰显出全球发展倡导者、发展合作行动派的大国本色和大国担当。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国的成功经验,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共识。第78届联大高级别周期间,中国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成果展示高级别会议备受关注,来自“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和77国集团成员国及国际组织300多名代表相聚一堂,续写同中国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发展故事,彰显中国倡议在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越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只要各国聚焦发展,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能找到互利共赢、普遍繁荣的方案,缔造共同发展的华彩乐章。
汇聚多边共治的智慧
人类历史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走向尾声之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闭幕,各方在“阿联酋共识”中历史性地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一致。这场约7万人参与的国际会议,是人类以整体主义思维应对共同生存挑战的成功范例,给世界带来“共建更加清洁美丽世界”的新曙光。
当今世界,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债务危机等不断加剧,全球气候治理紧迫性凸显,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数字鸿沟日益扩大,人工智能治理缺位……在全球治理挑战频仍之际,各国对彼此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感受更深了,对聚首会商、谋求共识的需求更大了,对聚同化异、应对挑战的需求更强了。
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战火再起,两场冲突是众多国际会议避不开的议题,提醒人们战争等传统安全挑战并未走远。与此同时,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涌现,危机不可预测性更强,全球治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今年举行的一系列国际会议见证了人类为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达成的新共识、取得的新进展。
作为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大陆,非洲今年举办了历史上首届气候峰会,聚焦气变威胁和绿色增长,呼吁加大对非应对气变的融资和技术援助,共同为全球面临的气候危机“提供解决方案”。作为全球治理的新疆域,人工智能问题备受关注。英国召开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会议《宣言》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的许多风险本质上是国际性的,“最好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全球治理的疆域在拓展,推进全球治理的力量更加多元。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南方”国家在今年国际会议中的曝光度空前提高,对国际议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著上升。2月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设置了“南北合作”专场讨论,在报告中多次提到要重新赢得“全球南方”的信任。5月举行的七国集团广岛峰会将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关系作为峰会主要议题之一。然而,西方国家对“全球南方”的突然关注只是他们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应急反应,反映出的是对全球“去西方中心化”的焦虑与不安。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杰出研究员马凯硕认为,华盛顿必须适应这样一个新现实:发展中国家正变得越来越成熟,更加有自主决策能力。
8月,金砖国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第十五次领导人会晤期间成功实现扩员,有力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势头,有效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今年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纷纷表达对西方国家忽视、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不满,共同呼吁践行惠及所有国家的真正的多边主义。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认为,“‘全球南方’国家呼吁在全球治理和主要多边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本届联大的突出特点。
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强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机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正确选择。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从聚焦人权事业的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到唱响多边强音的“2023从都国际论坛”,再到发布《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中国一如既往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世界各国一道,集众智、汇群力,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汇聚文明互鉴的星光
人类历史的银河,不同文明如璀璨星光,交相辉映,彼此照亮。
3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为世界带来“全球文明倡议”这一重要全球公共产品。倡议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
过去一年,许多国家都在努力调整适应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中国领导人不仅为本国发展运筹帷幄,也在深刻思考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从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中亚峰会等区域性会议,中国推动治国理政经验深入交流,到首届“良渚论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等国际性会议,中国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中国不遗余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藉此培育民心相通的沃土,播下理解、信任、友谊的种子。这些多边会议,见证了中国为探寻新时代国与国交往路径、提升全人类福祉所贡献的智慧和结出的硕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创造了不同文明的各国人民,是国际关系的主体,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主体。4月,习近平主席同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提出中国愿同法方以明年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加强相关领域合作;11月的旧金山会晤中,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重申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将推出更多促进人文交流的措施;12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时提出,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未来在青年。今年来华访问的智利总统博里奇说:“我们非常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以各国人民和谐相处为核心的全球治理新模式。”
与古为新的东方智慧为世界现代化进程带来启迪。中国从自身经历出发,看到礼赞本国文明、尊重学习他国文明对一国乃至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中国始终认为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政府间会议,2023年在中国举行的各类文化体育盛会、民间论坛也为促进不同文明间相互理解和认同贡献了力量。杭州亚运会“水玉琮”的激昂鼓声和成都大运会“石磬”的古蜀回声,让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悠长意蕴;首届“良渚论坛”开幕前,80多位外国艺术家从良渚古城出发,访华采风,深度体验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都国际论坛汇聚来自40多个国家的130多位政商学界嘉宾,深入探讨世界和平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等重要议题……不同文明在开放中相互激荡,不同民族在交融中实现进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在努力拉紧合作的纽带,搭建和平的桥梁。
2023年行将结束。以会为窗,可以看到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以会为桥,各国人民在交流交往中携手同行;以会为媒,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展望新的一年,人类仍需多接触、多握手,多交流、多互动,在一次次天南地北的相聚中凝聚共识、推进合作,共同作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
(责编:艾雯、徐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