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3:39:53 来源: sp20241228
图为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刘国兴摄(人民视觉)
近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多家外媒报道称,这是“一项非凡的任务”,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据埃菲社近日报道,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5月8日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向完成月球背面采集样本任务又迈进一步。
该社报道称,5月3日升空的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环月轨道后,嫦娥六号探测器将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为下一步任务作准备,包括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软着陆,预计将采集约两公斤样本。嫦娥六号探测器从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报道称,为了准备嫦娥六号任务,中国在3月将鹊桥二号中继星送入月球轨道,旨在确保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与地球地面站之间的通信。报道称,嫦娥六号任务是在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背面着陆)和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并返回地球)的基础上进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由四部分组成:轨道器将提供进入月球轨道所需的推进力,然后绕月球运行;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降落在月球背面并收集样本;样本由上升器送入轨道器;轨道器返回地球时释放旨在安全运送月球样本的返回器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
此前,人类共对月球进行过10次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拉美社报道称,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美联社称,嫦娥六号探测器如能顺利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带回样本,将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较少探索的月球背面与更广为人知的月球正面之间的差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嫦娥六号着陆器取回的月球背面样本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演化,并为推进中国的探月计划提供重要数据。
英国《独立报》认为,探索月球背面的任务“更具挑战性”。在月球上着陆探测器本身就很复杂,而中国这次计划从研究较少的月球背面取回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供科学家研究。
今年是中国实施探月工程20周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观测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取样返回……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基础上,中国探月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指出,多年来,中国有条不紊地将探索范围从地球轨道延伸到月球,甚至火星。中国已成功将无人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并从月球正面带回样本,而嫦娥六号任务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
英国《卫报》认为,自2007年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正式实施以来,中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此次嫦娥六号任务如获成功,将大大增强中国在2030年前将人类送上月球的信心。该报还称,在2026年前后和2028年前后实施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中,中国将开始探索月球南极是否有水,并在月球南极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以实现中国在2030年前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目标。
中国以稳健步伐推进航天事业发展
谈及嫦娥六号任务,多家外媒用“里程碑”来形容其重要意义。路透社认为,这是“中国月球和太空探索计划的又一个里程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探月任务之一”,嫦娥六号任务是对中国航天能力的一次关键考验,标志着中国努力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埃菲社指出,近年来,中国为发展航天事业投入巨大,并取得众多里程碑式的成就,如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外媒关注到,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逐日,中国航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中国在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等领域稳步向前。
法新社回顾了4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称中国是全球第三个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该社称,中国加速推进航天梦,不断取得新进展。过去10年,中国政府为航天事业发展投入大量资源,并取得数项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悉,2023年中国航天实施67次发射任务,位列世界第二,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中国最高纪录。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7次发射全部成功,成功率100%,累计发射突破500次,其他商业火箭发射20次。今年2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指出,中国航天2024年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
塔斯社报道称,中国正在积极发展航天事业,研发气象、通信和导航卫星以及月球探测技术,实施小行星和火星研究项目。中国空间站也已做好开展国际合作的准备。
彭博社称,中国公布今年将大幅增加太空任务频率的计划,这将巩固其作为全球第二活跃的太空发射者地位,仅次于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该社还注意到,除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发射,其他公司也会进行火箭发射。这些公司包括去年将朱雀二号(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送入轨道的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今年1月首次完成轨道发射的东方空间公司。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海南建设一个新的发射基地,专门用于商业太空发射任务。该中心自2022年以来一直在建设中,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投入运营。
美联社称,中国一直以稳健的步伐推进航天事业发展,这反映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实现了巨大增长。
为未来国际航天合作提供新机遇
嫦娥六号任务开展的务实国际合作同样引起外媒关注。
俄新社报道称,嫦娥六号探测器不仅配备了中国制造的装置,还搭载了包括法国氡气探测仪、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和巴基斯坦立方星在内的科学载荷。
5月3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海南海口召开嫦娥六号国际载荷研讨会。来自巴基斯坦、法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航天机构、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欧空局等国际组织的约50名国际友人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同时见证嫦娥六号任务发射。
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直播了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过程。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通过巴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说,嫦娥六号任务选择巴基斯坦参与国际合作是对巴基斯坦科学家能力的认可,是巴基斯坦技术发展的历史性时刻。取得的成果将增强巴基斯坦在卫星通信领域的能力,为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创造新的机遇。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理查德·德格里斯近日在澳大利亚“对话”网站发表文章指出,预计嫦娥六号任务采集到的样本将与国际社会共享,以进行深入分析,就像中国其他空间科学任务的数据那样。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嫦娥六号任务是建设性国际合作的一个范例。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多年来,中国积极开展航天国际合作,推动航天事业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多家外媒注意到,2023年10月,中国宣布计划将自己的空间站规模扩大,从3个舱段扩展至6个舱段。这一计划将不仅延长中国空间站的运行寿命,还为其他国家宇航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近地任务替代平台。外媒认为,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不断进步,并将为未来国际航天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中国在不断增强太空实力的同时,一直和其他国家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为其他国家提供发展机会。
(责编:刘叶婷、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