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2:13:18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三明8月2日电 (雷朝良 许琰)“家里经营的110亩竹山,如今终于有了靠谱的‘管家’。”近日,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富口镇的荷山村村民卢伯有领到了一张由中竹(福建)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制发的竹票,凭借这张竹票,卢伯有一家每年可领到8030元的收入。
图为竹票颁发现场。许琰 摄三明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77.12%,被誉为“中国绿都”。7月30日,全国首批竹票发放仪式在沙县区富口镇举行。卢伯有和其他2位村民代表拿到了首批竹票,沙县农商银行向竹票合作项目进行“福竹贷”授信3000万元。
竹票是将竹林经营权向国有林业企业流转后,为林权所有者制发的收益权凭证。首批竹票涉及的竹林位于富口镇荷山村横历山场,总流转面积2000亩,涉及46户210位村民,按照期限20年、每年每亩73元的费用流转给中竹公司。
沙县小吃名闻遐迩,许多沙县居民都外出经营小吃。卢伯有说,年轻人去做小吃后,镇上6.5万亩竹林因为失管,大多存在病虫害多、出材量低、毛竹生长不均等问题,竹农扣除投入,几乎没有效益。“竹林流转后,通过村企合作,每年每亩能拿到73元,大家有了固定收益。”
三明市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全国林改的策源地,获评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近年来,三明市系统集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促进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23年,三明全市林产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市1200多家林业企业吸纳4万农民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6万元。
7月26日,三明市三元区陈大国有林场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林票2.0)第一期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顺利成交。该项目位于陈大镇碧溪村,总亩数134.6亩,总蓄积量1556.3立方米,挂牌价42万元,共有3家意向受让方参与线上竞价,最终以48.8万元溢价成交,溢价率16.19%。
此次交易的成功标志着林票走向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了帷幕,代表着三明探索多年的林票制度真正打通了市场化交易路径,为社会资本“进山入林”以及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新增了内生动力。
据三明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明市于2019年率先在全国探索林票改革,把合作经营林地林木资产折资量化,以林票的形式发放给林农。林票作为收益权凭证,通过交易流转、抵押贷款、制发单位兜底回购等方式,使林农获得更多收益,也让林权流转更顺畅、融资更灵活、资源变现更便利。三明全市累计制发林票超7亿元、惠及近8万人,试点村通过收取林地使用费等,每年村财增收5万元以上。
围绕解决社会资本兴林积极性不高、林农林企融资难题,三明发挥全省绿色金融试验区的优势,出台进一步深化林业金融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款、福林贷等普惠金融产品,成立专业的林权收储机构,建立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发放全省首笔林权公证贷款,创新林业碳汇指数等特色险种。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涉林贷款275.6亿元。
2021年5月18日,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在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上,将乐县常口村领取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谈起当时代表全村领取碳票的场景,张林顺难掩激动。“过去变现只有砍树一条路,现在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延绵青山已逐步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绿色银行’。”
林业碳票是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通过这一凭证,可以将林木的固碳功能作为资产,并进行交易。三明市围绕服务“双碳”目标,创新实施林业碳汇“三建两创”行动,探索“碳汇+”等应用场景,累计开发林业碳票碳减排量112.2万吨、实现交易201.3万元,并推动林业碳票纳入上海碳普惠体系,实现跨区域交易。
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三明市与华润三九等药企开展订单合作,建成岗梅、金线莲、铁皮石斛、茯苓等示范基地,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448万亩,带动近23万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经营,2023年实现产值179亿元,让林农捧上生态“金饭碗”。
同时,三明主动融入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局,培育“森林康养+观鸟休闲、中医理疗、教育研学”新业态,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40个,带动当地群众通过林地流转、房屋出租等方式增加收入,2023年营业额达19亿元。同时发展花卉苗木30.8万亩,带动从业农民2万多人,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2023年全市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7600多元,占可支配收入的近1/3。(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