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毛女》到《同心结》,民族歌剧如何在新时代彰显中国精神?

发布时间:2024-12-11 18:16:06 来源: sp20241211

   中新网 天津10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如何重温经典、在新时代引领民族歌剧的创作?如何学习经典、传承创新,推动民族歌剧的繁荣发展?“民族歌剧创作与表演座谈会”日前在天津举行,业内资深专业人士汇聚一堂为中国的民族歌剧把脉。

“民族歌剧创作与表演座谈会”与会嘉宾合影。天津音乐学院供图

  著名歌剧理论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指出,中国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应当向戏曲音乐学习,尤其要像板腔体戏曲音乐学习,学习音乐戏剧性的复杂展开方式,才能够更深入、更民族化、更戏剧性的展现主人公心理状态和戏剧冲突。

  他以中国民族歌剧开山之作《白毛女》为例,《白毛女》取自民歌和戏曲音调的音乐素材,将我国民间音乐,特别是板腔体戏曲的创作原则、表演原则与西方歌剧先进经验有机结合,使中国民族歌剧以其独特的神韵屹立于世界歌剧之林。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回顾了民族歌剧《同心结》复排的过程以及传播推广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分享了天津音乐学院逐步探索出的“民族歌剧编创演、人才培养与品牌推广‘三足鼎立’的运行模式,艺术实践与育人实践并行的有效路径”。该剧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描述了黄继光及其战友们与朝鲜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结起战斗友谊。先后亮相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和首届天津音乐节,该剧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赞誉。

民族歌剧《同心结》资料剧照。天津音乐学院供图

  他谈到,《同心结》创演成绩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校、一部剧的成果,更应该在文化传承发展、民族歌剧表演理论体系形成以及艺术院校教学改革并最终创建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承载更多的责任与使命。这也是召开此次研讨会的初衷所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李岩表示,《同心结》以“同心结”为链接,铺设出了细腻且富于张力的戏剧结构,刻画了战友情、家国义,凸显了两国亲、友邦谊,感人至深。该剧是天津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实践成果,为师生积累了宝贵的歌剧创作经验,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用音乐去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戏剧发展,共同在戏剧中去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去体会戏剧。这既是一种艺术实践锻炼,也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精神力量。

  《歌剧》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歌剧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游暐之认为,《白毛女》《小二黑结婚》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民族歌剧作品的代表,其原因是具有人民性,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听、喜欢看、听得懂。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与表演是不可以独立存在的,需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天津音乐学院目前研究的课题,能够逐步建立中国民族歌剧的表演体系,课题的研究也对民族歌剧整体的发展是有益处,相信通过课题的研究,会对中国民族歌剧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两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族歌剧《白毛女》资料剧照。文旅部供图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总结发言。她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歌剧创作必须坚持和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把群众喜不喜欢、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作品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我们应该像当年《白毛女》创作者们那样,到群众中去,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生活中去,也要熟悉、尊重群众的审美情趣,创造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追求题材、体裁、风格和样式的多样化,使业已形成的民族歌剧更完美、更成熟。”

  座谈会由天津音乐学院发起并主办,也是该院建校6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