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3:39:28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上海8月9日电(范宇斌 殷志敏)“今天是8月8日,看着巴黎奥运会,想起了16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海派秧歌’走上北京奥运会的舞台,真是感慨万千!”“海派秧歌”创始人、国家一级导演、民盟盟员魏芙8日受访时说。
魏芙长期致力于上海民间舞蹈和海派市民剧的探索实践。2008年,由她创编的大型舞蹈《上海紫竹调》代表上海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28个省份的展演。
“父亲影响了我”
1946年,魏芙出生于演艺之家,其父亲魏鹤龄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曾主演抗战故事片《保卫我们的土地》以及《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祝福》等几十部人们熟知的电影,获得“世纪之星”“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等称号。
“电影是父亲这一生的唯一念想,他临终前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了四个字——我是演员。”在父亲的影响下,魏芙从小喜爱文艺,起初是在舞蹈学校,然后去上海歌剧院做学员,1963年毕业后便留在了歌剧院。魏芙成为舞蹈家,在舞剧《小刀会》《奔月》《椰林怒火》中担任独舞领舞。
魏芙与父亲魏鹤龄。 受访者供图1982年,北京舞蹈学院首届编导班招生,魏芙很幸运地考上了。毕业后,魏芙逐渐从舞蹈家转型为导演,涉足歌剧、话剧、戏曲等领域。
1986年,由魏芙编剧的三集电视剧《导演的舞蹈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她还编导了《大禹的传说》《白蛇与许仙》《徽州风雅》等20余部原创舞剧、风情剧,并作为上海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筹划和专职总导演,执导和策划近百台晚会和大型演出,成为“跨界的编导”。
“有组织真好!”
1983年,魏芙由演员吴茵介绍加入民盟。“吴茵阿姨和父亲一同合作过《乌鸦与麻雀》,两家关系很好。她1956年就加入了民盟,跟我介绍了很多盟内的情况。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加入了民盟。”
魏芙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会时的情形,老盟员纷纷对她表示关怀,“这么年轻的小姑娘啊!欢迎我们的新盟员!”前辈们的热情让魏芙终身难忘,“有一种‘家’的感觉。”
1984年,魏芙赴深圳创办舞蹈培训基地,筹建深圳舞蹈学校。“在一个新地方做文化项目会遇到很多困难,幸好出发前上海民盟给我出具了介绍信。这件事让我觉得,有组织真好。”
回到上海后,魏芙还担任了所在民盟支部的副主委、民盟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等,并多次在民盟的各类活动和文艺演出中表演舞蹈,受到盟员们的喜爱。
魏芙(前)与海派秧歌演员。 受访者供图“北方品种结出了南方果实”
2001年魏芙退休,但她的艺术之旅并未停止,并且不断创新。此后20多年里,她与“海派秧歌”和市民剧结缘,迎来事业“第二春”。
如何继承、创新上海的新民间舞蹈?什么才是我们这一代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贡献?魏芙为了这份担当、这份追求,走进社区、走入民间,创造出具有现代都市特征的秧歌新形式,展现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
“让北方品种结出了南方果实”,为普及推广传统秧歌、创新群文舞蹈作出了大胆探索。魏芙的创作团队在10年内创编了6套“海派秧歌”规定套路、6套自选套路,第三套规定套路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推广套路,同时已列为全国群众体育健身品牌项目。
因为和“海派秧歌”结缘,魏芙走进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国际大舞台。2008年,由她创编的大型舞蹈《上海紫竹调》代表上海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28个省份的展演,得到奥运会组委会的嘉奖。2010年,大型“海派秧歌”《吴越弄弦》参加上海世博会闭幕式演出。“海派秧歌”系列剧《风情石库门》《春江花月夜》在上海世博会驻场演出40场次,获得“‘海派秧歌’特殊贡献奖”。
回忆起“海派秧歌”走过来的这些历程,魏芙感慨万千,她以此为题材,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秧歌女人》。
演出现场。 受访者供图“艺术就要不断突破”
“艺术就要不断突破。”“海派秧歌”大获成功,魏芙的创新热情不减。2016年,70岁的魏芙创编了大型“海派秧歌”市民剧《阿拉女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群众文化新样式“海派市民剧”应运而生。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新市井文化特色的艺术样式是我孜孜以求的方向,希望今后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魏芙说。
如今,魏芙仍满怀热情奔赴于各个舞台,她的第三本书也即将出版。她在自己的第二本书《我是演员——忆父亲魏鹤龄》提到:“要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带不走什么,也不能留下任何的遗憾。”(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