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如何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2024-11-28 01:57:17 来源: sp20241128

   中新社 衢州5月21日电 题: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如何代代相传?

  ——专访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郑伟勇、杜立特突袭者3号机领航员之女苏珊·奥祖克

  作者 张斌 钱晨菲 董易鑫

  今年4月,“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2周年之际,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成员和“杜立特行动”救援者后裔等在浙江衢州参加纪念活动。这段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为何能代代相传? 中新社 “东西问”就此专访了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郑伟勇,杜立特突袭者3号机领航员查尔斯·奥祖克(Charles Ozuk)的女儿苏珊·奥祖克(Susann Ozuk)。

今年4月,在浙江衢州,郑伟勇(右一)向苏珊·奥祖克(身穿黄衣的女士)介绍杜立特行动衢州大救援主题展览。 钱晨菲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杜立特行动”大救援,为何是“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郑伟勇:1942年4月18日,为报复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组成轰炸机队,轰炸日本东京等五个城市。这是美国对日本本土第一次成功实施的军事轰炸,行动由杜立特中校领导,史称“杜立特行动”。

  完成轰炸目标返航时,机组成员在燃油耗尽的情况下弃机跳伞或迫降。其中,有15架飞机在中国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坠落或迫降。当时,中国军民对机组成员展开大营救,64人被营救脱险,其中有51人集中在衢州。

参与行动的美军队员在衢州的签名。(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

  得知这些外国人是来“打日本人的”,衢州及周边地区百姓用双肩和人力,从崇山峻岭中救下困乏饥饿的美国军人。

  然而,为报复中国军民对美军的奋勇救助,日军屠杀了25万中国人,浙赣两省付出重大伤亡。

  在“杜立特行动”后的一个月内,衢州机场遭受日军飞机轰炸59次。日军为破坏衢州、丽水、玉山机场发动浙赣战役,并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日军在撤退时,以平民为目标,在浙赣铁路沿线施放细菌武器,造成巨大伤亡。数据显示,几年间,衢州因细菌战死亡5.1万人。

美军飞行员及机组成员在衢州汪村第十三航空总站防空洞前合影。(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

  20世纪90年代初,获救美军飞行员及机组成员的后人开始来衢州寻访。2018年10月25日,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一行24人到衢州,参加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开馆仪式。他们中多数已白发苍苍,远渡重洋不仅为了缅怀父辈,也是为了感恩那些勇敢伸出援手的衢州军民。纪念馆开馆时,“杜立特行动”3号机领航员查尔斯·奥祖克的女儿苏珊·奥祖克跪在展板前,凝视已故父亲及其战友当年的照片。这一幕,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2018年,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开馆时,查尔斯·奥祖克的女儿苏珊·奥祖克跪在展板前,查看已故老父亲当年的照片。(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

   中新社 记者:你的父亲是“杜立特行动”亲历者之一,他当年是怎样获救的?

  苏珊·奥祖克:1942年,我父亲查尔斯·奥祖克中尉响应号召,担任“杜立特行动”3号机领航员。返航途中,我父亲和机组成员因为油料不足等问题,在中国上空弃机跳伞,最终降落在浙江衢州江山的一个村庄。

  据我父亲回忆,他被降落伞挂在悬崖上一整夜,腿部也受了重伤。第二天早上醒来后,他用手和膝盖爬行,直到被当地的中国村民发现。村民廖诗原将他带回家中,一家人悉心照顾他,为他包扎伤口、喂饭,让他睡在自家孩子的床上。在廖家,父亲待了四五天。

  当我的父亲觉得他可以行走时,廖诗原和当地其他中国村民一起,努力把他送往安全的地方,与其他机组成员会合。由于语言不通,直到离开,廖诗原一家也不知道我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我的父亲送给廖诗原两个一美分的硬币作为纪念,至今还保存在廖家人的手中。

   中新社 记者:二十年多来,你是如何探寻“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历史细节的?

  郑伟勇:20世纪90年代初,父亲给了我一本《衢县文史资料》,书中介绍了“杜立特行动”的事迹,我产生了浓厚兴趣。参加工作后的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行动中飞机的坠落点和机组成员的降落地点。

  这些年,我们走访了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的200多个村庄,寻访了上千位老人,收集了200多件实物证据,详细修正、确认参与杜立特突袭行动的飞机及机组成员的降落或坠毁点,补充了参与营救美国军人的中国人名单。这像找到一块块历史拼图,再一点点拼接起来的过程。

  在衢州市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展示了包括有杜立特行动幸存者签名的坠机残片、日军在衢州机场的破坏作业图等,以及我几次赴美参加“杜立特行动”纪念活动的纪念徽章等。

  “浙江衢州有一个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当年获救的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向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专门讲到了中国军民在抗战时期奋勇救助美国军人、获救美国军人后代回访衢州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的故事。这让我非常激动,也感觉到有责任续写两国人民的这段佳话。

   中新社 记者:你已经三次到访衢州,有哪些深刻印象?

  苏珊·奥祖克:2018年10月,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代表来到浙江衢州,一起“追随我们父亲的脚步”。那次到访,我第一次参观了廖家,见到廖家的人,看到我父亲住过的地方。

  2019年我也到过衢州,每次分享那些历史时,我都会感受到中美人民之间友谊和爱的纽带,因此更加谦卑和感激。

2024年4月17日,在浙江衢州江山市廖家老宅,查尔斯·奥祖克的女儿苏珊·奥祖克(左)与营救其父的村民廖诗原之子廖明发亲切合影。 董易鑫  摄

  2024年,是我第三次来衢州。在衢州江山,档案馆里那些陈列的景与物,令我想象到父亲年轻时的样子,我似乎能感受到父亲当时的勇气和决心。同时,我也被当地民众做出的牺牲深深触动,感谢当地政府对保存这段历史所作的贡献。

  这一次,我更加感受到交流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对面的沟通。我有一些兄弟姐妹,我会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告诉他们,希望他们也来中国走走看看,见见我所见过的中国人,体会我们之间的情谊。

   中新社 记者:这段“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如何代代相传?

  郑伟勇:今年4月16日至19日,“让血与火铸造的友谊代代相传”——纪念“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2周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衢州举行。时隔六年,“杜立特行动”参与者后人再次来到衢州,回访营救遗址,追寻先辈足迹,与衢州百姓重温往事、互动交流,赓续82年前的深情厚谊,传承“血与火铸造”的友谊。

今年4月2日,浙江湖州安吉,在由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中共安吉县委、安吉县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新时代国际传播余村对话活动上,郑伟勇(右二)进行案例分享。 王刚  摄

  接下来,我们要努力实现历史的传承和友谊的传承,要通过学校课程、社区活动和参观纪念馆等方式,让年轻人了解“杜立特行动”及其历史背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认识。友谊的传承也至关重要,应促进中美两国有关家庭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让两国家庭的下一代进一步建立起友谊。

  今年的纪念活动中,苏珊·奥祖克女士在她父亲的遇难战友安葬地前讲述那段历史。她认为,这段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对美国反法西斯英雄的尊重和善待。我们应该珍视这种情感,让血与火铸造的友谊永远传承下去。

  苏珊·奥祖克:我和父亲一致认为,教育非常重要。年轻一代是美国和中国的未来。“杜立特行动”大救援的故事需要向年轻人分享。

  我们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需要更多年轻人去讲述和传承这个故事。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事,一是在美国和中国推广以“杜立特行动”大救援为主题的奖学金项目;二是在衢州的高中举办写作竞赛,邀请学生用英语写作关于“杜立特行动”大救援的文章。

  我们非常期待孩子们的文章。年轻一代不仅会通过学习了解过去,也会在了解历史中感知友谊,学会在遇到困难时不失去希望。珍惜和尊重历史,是我们想要推广的经验。(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