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业”进入课堂 不应只是拍照搜题

发布时间:2024-11-16 11:26:50 来源: sp20241116

  近年来,随着ChatGPT等模型的快速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逐渐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据《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一些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中学生已经无缝连接到了“AI+”,将文科作业或者比较“水”的小作业交给AI软件,再在AI软件反馈的材料基础上修改和完善。

  这让人不禁想起前段时间颇具争议的“拍照搜题软件”——通过拍照题目上传到App,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解法。老师们根据日常作业反馈的情况,本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80%的知识点,但是考试时才发现其中不少是AI代劳的内容。借助AI逃避思考过程,“偷懒”行为消灭了思维培养的“过程性”。

  目前,AI技术虽然看起来能解答问题,但是还难以真正契合考试的思维逻辑。而那些依赖于“AI+作业”的中学生,只是浮皮潦草地应付了作业,并没有真的掌握知识和考试技能。

  “AI+作业”进入中学课堂,不应仅仅是拍照搜题软件和应付交差的工具。拍照搜题软件背后是“拿来主义”思维,目的是解决单一问题。而多位教育专家皆言,“AI+教育宜疏不宜堵”。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面前,如何利用AI技术促进教育水平提质增效,值得人们站在更高维度深思。

  与其对“AI+作业”严防死守,不如让AI技术在教育中发挥其真正的潜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维度进行思考,进而实现人从“单能”向“多能”的转变。如何利用AI技术为作业设计提供更多创新与可能空间,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性,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教育演进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必修课”。

  AI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既是对于教育行业、教师队伍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新挑战,也是对当今内容生产行业乃至各行各业提出的新课题。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纳入全学段,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多人工智能技术主导权。

  纵观社会发展过程,教育与技术发展总是相伴而行。书籍、报纸的大量传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媒介的兴起与演替,都在推动甚至迭代了教育的形态。对此,教师需要以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正如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云泉所言,“AI大模型目前可以作为各种知识和信息的压缩和检索工具,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渠道,我们应该尝试把它看作学习的助手”。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对AI工具的功能和使用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制定合理的作业标准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学生使用AI工具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充分发挥AI技术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教学质量,促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教育环境。

  申竹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