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3:12:15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期刊《BMC医学》(BMC Medicine)11月10日在线发表一篇健康研究论文认为,从不被朋友或家人探访与死亡风险升高相关。这项研究发现,可用于帮助识别因社会因素而死亡风险较高的病人,并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应对因社会隔离而上升的死亡风险。
该论文称,尽管过往的研究已经发现,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都与“孤独感”和独居存在关联,但不同类型的社交互动对死亡率的综合影响尚不明确。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Hamish M. E. Foster与合作者一起,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招募的458146名成年人的数据,研究了死亡率和五种社交互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参与者招募于2006年至2010年间,平均年龄56.5岁。参与者在被招募时填写了一份问卷,问卷中他们回答了关于五种社交互动的相关问题:他们能够向亲近之人倾诉的频率以及他们感到孤独(主观参数)的频率;朋友和家人来探访的频率,每周参加集体活动的频率,以及是否独居(客观参数)。经过中位数为12.6年的跟踪调查后,根据相关死亡证明有33135名参与者已经去世。
论文作者研究发现,五种社交互动全都与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整体而言,相比低水平的主观社交参数,低水平的客观社交参数与更高的死亡率关联更强。与死亡率升高关联最强的场景发生在朋友或家人从不探访的个体中,这些人的相关死亡风险上升了39%。此外,在朋友或家人从不探访的个体身上观察不到每周参加集体活动的益处——无人探访但会参加集体活动的参与者与既无人探访也不参加集体活动的人,死亡率上升程度相当(分别是50%和49%)。不过,至少每个月都有亲友探访的参与者其相关死亡率的上升幅度明显更低,表明这种社交互动可能有保护作用。
论文作者提醒指出,尽管总体关联强度可能具有普遍性,但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样本数据无法代表英国的整体人群,且他们用来衡量社交互动的参数为自我报告并且相对简单。
论文作者建议后续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调查其他类型的社交互动对死亡率的影响,或者探索一种社交互动需要多大程度的改变,才能让社会隔离的人群最大程度获益。(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