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新实践:加强教研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

发布时间:2024-11-24 20:42:17 来源: sp20241124

  加强教研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人民政协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对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具有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日前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聚焦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商议政。围绕助推中小学教研工作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研队伍、不断提升中小学教研质量等议题,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教研制度,强化教研体系建设

  中小学教研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的特色、优势和重要支撑。在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郑富芝看来,这一制度有效保障了全国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质量,有力支撑了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为实现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4年来,教研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机构体系不完善、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亟须加以解决。

  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教研制度,实现转型发展?郑富芝建议,将中小学教研体系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强化教研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中小学教研指导中心,发挥好国家级教研机构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将中小学教研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将中小学教研工作作为构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举措、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郑富芝说。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存在教研职能泛化的现象,不少市、县教研机构承担了教育决策咨询、教育评估、教育行政管理等工作,教研体系存在短板。

  “建议设立国家教学研究室,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县独立设置教研机构,加快建立以国家、省、市、县四级教研机构为主体,以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和民间教育机构、团体为两翼,以学校校本教研为平台的开放融合的中国特色教研新体系。”张志勇说。

  谈及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也有同感。在他看来,高校、科研院所、公益性教育组织等社会力量在科研、人才、资金等方面拥有优势资源,“各级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研究委员会要吸纳高校、公益性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各级教研机构要善于整合资源,推动中小学教研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研工作薄弱,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不足。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海南省委会主委潘惠丽提出,成立乡镇教研机构,在中心校设立乡镇教研室,适配专职教研员,保障农村学校教研工作。同时,建立县乡两级教研协同工作机制,推动乡镇教研、校本教研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把握教研服务方向,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座谈会上,委员们一致认为,加强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要抓好教研自身改革,把握教研服务方向,聚焦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马景林看来,新时代中小学教研工作的重要使命,是不断探索完善核心素养下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立德树人保驾护航。

  “教研定位必须‘着眼于学生,着力于教师’。在‘着力于教师’的教研活动中,课程建设和教研方式都应该从‘着眼于学生’出发,才能切实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马景林说。

  马景林认为,一般教研部门的课程可分为学科类课程、年级类课程和综合素养类课程。年级类课程内容相对稳定,主要就日常教学开展持续且精细的研究与学习。学科类课程要关注到学科专业类和学科教学类的区别。一方面要重视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重点问题的分析解决,以及对学科前沿问题或学术动态的了解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科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培训和研究。

  “综合素养类课程的丰富性是关键,要涵盖健康、审美、文化传统等方面内容,更要有学生心理、认知科学、学习科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马景林说。

  校本教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桥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洪伟认为,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进一步明确校本教研的价值定位,在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展开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以整体思维重塑校本教研目标,进一步推动校本教研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洪伟说。

  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建设,郑富芝建议,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特别注重研究“双减”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改进服务方式,既注重单科教研,也注重各门课程整体育人功能教研;既注重教材教法的研究,也注重学生学习内在规律的研究;既注重统一性教学要求的研究,更要注重差异性、个性化指导服务的研究,提高工作针对性。”

  打造高质量教研队伍,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

  教研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蓝绍敏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中小学教研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待遇不好等问题。对此,蓝绍敏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强督导评估,推动各级教研机构足额配置、满编运行;设立独立的教研员荣誉体系和职称制度,提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二级教授、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叶文梓提出,教研培训是推动教研员从非专业化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是当前教研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应加快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员分层分级培训体系,加快教研员专业标准、培训经费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建设。由教育部制订实施教研员专业化研修三年行动计划,对各级教研员开展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和领军培训。”叶文梓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副市长孟晖建议,按照一定标准定期选拔一批优秀一线教师从事一段时间教研工作,即先担任兼职教研员,让这些教师能够从教研角度、全局角度看待教育教学,改进教学行为。经过一段时间教研工作后,再从兼职教研员当中选拔优秀的担任专职教研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教研数字化进展较快,但各地思想理念、运用能力相差较大,尚未同教研高质量发展有机深度融合。王定华建议,加快制定国家数字化教研标准、构建国家数字化教研平台、启动国家数字化教研培训、推动数字化教研改革,让数字化更好赋能教研。

  对此,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表示,教育部已建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一步将在平台建好用好在线教研栏目,进一步丰富平台教研资源建设,尽快启动数字化教研培训。

  版式设计:张丹峰

  本报记者 杨 昊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