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多做一些有益于油田生产实际的研发”

发布时间:2025-01-10 19:19:40 来源: sp20250110

  “总想多做一些有益于油田生产实际的研发”

  ——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史忠华

  元旦之后的济南,寒风料峭。

  在新年钟声尚未飘远之时,一个让所有石油人难以接受的沉痛消息传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矿业机械专家、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原资深首席高级专家顾心怿,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2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7岁。

  梳理顾心怿院士的履历,对胜利油田之爱,对科研创新之恋,对人才培育之情,贯穿其一生的坚守与拼搏之中。

  顾心怿19岁来到胜利油田,一头扎入科研深海,一干就是一辈子;他非科班出身,却喜欢琢磨研究,拿下一项项国家级大奖,成果被推广到全球;他退而不休,“总有一种紧迫感,感觉时间不够用,总想多做一些有益于油田生产实际的研发”,并将自己的“绝学”教给年轻人……

  顾心怿院士的一生,一直在冒险,一直在挑战,一直在奋斗。

  他一生与石油机械打交道,发明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在极浅海泥滩上“行走”的步行式钻井平台;研制出中国第一艘坐底式石油钻井船;研制的第一台液压蓄能修井机分别获中国、美国、加拿大专利;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链条抽油机已在各国推广;在知天命之年,他研制的石油装备第三次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一个人,当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伟业时,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

  当选院士后,记者曾发问:“您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顾心怿不假思索:“我希望作出更多贡献,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为了这句话,他奋斗了68年。

  研发抽油机解决采油难

  1937年1月,顾心怿出生在上海南市区的一条小里弄。尽管家境贫寒,父亲还是咬牙硬撑着让顾心怿读完了初中。

  新中国带来了新机遇,顾心怿自主报考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石油机械中专班。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北京工作,他却说:“我学的是石油机械和石油专业俄语,北京虽然条件好,却没有油田,我还是去大西北吧。”

  从此,一线石油勘探与开采成为顾心怿毕生的事业,他也乐此不疲。

  从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往北拐到西二路上,11.94米高的华八井纪念碑矗立在蓝天下。它被胜利人视为精神地标——华八井是华北地区第一口出油井、胜利油田的发现井。

  这里也是顾心怿燃烧青春的地方。

  1961年,华八井钻探施工现场,顾心怿正为如何“取岩心”而困扰。“取岩心”就是在钻井过程中使用特殊工具把地下岩石成块地取到地面上来。通过对这种成块岩石(即岩心)的观察研究,工作人员可以摸清地下岩层的关键指标。

  那个时代,老式的苏制取心工具总出毛病,取不出岩心。在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中,顾心怿有了思路。他设计制作出了一种比原来岩心管断面面积增加了4倍的新岩心管,并利用新岩心管成功取出了东营地区第一筒大直径油砂岩心。正是这口井,让华北地区第一次钻出了石油。

  这是顾心怿的第一项科技成果,也让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科技的巨大力量。

  在华八井纪念碑附近,一架典型的游梁式抽油机被围栏保护起来,这是华八井的真身。游梁式抽油机,俗称“磕头机”。那个年代,“磕头机”是油田的标志。但只有石油人才知道,传统的“磕头机”存在着效率低、能耗大、冲程和冲次调节不方便等缺点,于是顾心怿决定研制新型抽油机。那段时间,他脑子里除了抽油机还是抽油机。

  苹果砸到牛顿头上带来了灵感,采油现场工人师傅不经意的一句话提醒了顾心怿。这位师傅说,自己家乡采水用到了解放式水车。顾心怿灵机一动:水车抽水的原理能否用在抽油机上?水车那样的链条轨迹运动能不能带动抽油杆?

  十年磨一剑。

  1973年,“链条式抽油机”在胜利油田问世。在当时的石油界,这是独一无二的设计。美国《世界石油》杂志曾介绍:“看到这种中国工程师设计的抽油机感到很惊奇。”

  顾心怿并不满足。

  2000年之后,耳顺之年的他又发明了垂直的和倾斜的两种齿条抽油机。

  “我的每一次创造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针对油田实际问题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顾心怿说,即使到了85岁高龄,他还希望继续做研发,“我总有一种紧迫感,感觉时间不够用,总想多做一些有益于油田生产实际的研发……”

  让钻井平台“走”向海洋

  从1956年投身石油事业开始算起,顾心怿已经在科研战线坚守了68年。68年来,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这种收获和感悟,他更愿意与科研人员分享。

  面对年轻的科研人员,手握三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的顾心怿往往会提到高端创新。在他看来,高端创新是推动我国石油装备研发制造实现质的飞跃,使我国成为世界石油装备强国的必经之路。

  何为高端创新?顾心怿认为:一方面,高端,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家没办法不用你的产品”,这才是核心竞争力。既要提倡科学的严谨性,又要提倡在科学设想基础上探索新事物;另一方面,高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没有经过刻苦努力、长期坚持,就想很快有大突破,这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其成果也经不起历史检验。

  20世纪70年代,胜利油田已将石油探井布到了渤海边上,还打出了高产油井,“下海找油”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没有浅海石油钻井设备,起初找油全靠人工挖泥筑堤打井。“成千上万名工人在刺骨寒风中奋不顾身劳动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顾心怿说。

  要实现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跨越,必须首先实现技术和装备的突破,必须要有能够在滩涂、浅海条件施工的钻井平台。重任又一次落到了顾心怿肩上。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刻苦攻关,1978年,他和同事们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胜利一号”。又经过多年攻关,1988年,他发明的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在极浅海泥滩上“走路”的步行式钻井平台“胜利二号”问世。

  当这座“庞然大物”扭动着4000多吨的身躯,以10米一跨的步伐迈向海洋时,中国石油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来临了。

  立志做好一名工匠

  “50多年来,尽管有很多机会到大城市和其他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工作,也有很多单位高薪聘请,组织也曾安排我担任较高的行政职务,我都谢绝了。”顾心怿说。

  顾心怿认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就是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要珍惜自己得到的、能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

  顾心怿的同事说:“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品德、优秀品质、人格魅力和优良作风,为我们所有人树立了标杆。”

  2018年,顾心怿又一次来到自己的母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中华职业学校)。此行,他有了青年辅导员的新身份。一直以来,他都将培养年轻人作为自己的使命。

  原本母校向他提出建立院士工作站的请求,顾心怿谢绝了。因为他已正式退休,辞去了所有职务,不再承接新的项目,坚决不在高校成立院士工作站。但顾心怿愿意常回母校,给年轻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做一名青年辅导员。

  顾心怿的真实还在于其毫无保留的坦率。

  比如,无论是哪种场合,他都毫不避讳自己的专科学历。他说:“中华职业学校的创始人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理念和‘敬业乐群’的精神,让我终身受益,我就是要做好一名工匠。”

  顾心怿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立足油田,用知识报效祖国,用创新推动事业,用奉献体现价值,用无悔书写人生。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