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3:04:21 来源: sp20250105
2024年,肯尼亚格迪古城遗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此前,我们曾到访格迪古城,整理格迪遗址出土的中国陶瓷。
抵达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领略耶稣堡的雄浑沧桑之后,我们便匆匆北行百余公里,奔向格迪古城遗址。与赫赫有名的基尔瓦、马林迪、蒙巴萨不同,格迪古城少见于文献记载,就在100年前,它还不过是一片荒草遍地的废墟,寂寂无闻。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格迪才被重新发现。1948年,英国学者柯克曼主持了格迪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后续研究工作。这不仅是格迪遗址的首次正式考古工作,也揭开了东非斯瓦希里考古的序幕。格迪由此成为研究东非斯瓦希里历史不可绕过的标志性遗址。
“斯瓦希里”这四个字,似曾相识。它的原文“Swahili”是一个非洲班图人的词语,但它根植于阿拉伯语中的“Sahil”,有边缘和海岸的意思。斯瓦希里地区如今通常指代非洲东部,大致从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到莫桑比克的赤布尼一线绵延3000多公里的沿海地带。这一地区是大洋与大陆的交界地带,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融合,形成富有特色的海岸(斯瓦希里)人群和文化。格迪地处斯瓦希里地区的中心地带,代表了斯瓦希里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
步入格迪遗址,首先见到的是一块刻着铭文的阿拉伯碑刻。这块碑刻已经残破,但铭文中的日期内容被幸运地保留了下来。铭文以伊斯兰纪元记录了年代,相当于公元纪年的14世纪末15世纪初。这块饱经风霜、貌不惊人的碑刻,草蛇灰线般提示着格迪古城的年代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考古成果显示,格迪是一座兴建于12世纪、重建于15—16世纪、衰落于17世纪的古城。那块碑刻的年代,正处于斯瓦希里文明加速发展、兴盛繁荣的时期。在欧洲人绕过好望角的前夜,14—15世纪的斯瓦希里人掌控着东南非黄金的出海口。基尔瓦、蒙巴萨、马林迪三大城邦激烈竞争又交相辉映,把斯瓦希里文明整体推向了辉煌的时代。身处“潮头”的格迪生机勃勃,这块非洲东海岸的碑刻属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提示着斯瓦希里文化中隐藏着的西亚文化要素。
格迪的宫殿区气势恢宏,被认为最能展现斯瓦希里高等级房屋的特色。宫殿区的建筑材料取自大海,那些坚固的石材均是珊瑚石,又以珊瑚灰浆粘合砌筑。在一些屋顶幸存的建筑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取自大海的红树林木材。将大海的馈赠运用于建筑营造中,是斯瓦希里人独有的创造。轻抚粗粝的珊瑚石墙,感受着来自几公里外的腥咸海风,酿成炎炎烈日下的一抹清凉。
格迪宫殿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功能区包括了各类庭院、房间、水井、集水坑、储藏室、厕所等等。有趣的是,遗址中仍有不少区域以最富特色的出土物命名。而身处万里之外异乡的我们,意外邂逅了“故知”——“中国现金屋”。它意味着,在那个地点,出土了来自中国的古代钱币。
格迪曾出土大量中国遗物,除了钱币,还有陶瓷。在古代斯瓦希里社会,中国陶瓷是来自远方的珍奇,标志着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甚至具有通神的功能。正因如此,在格迪清真寺的朝拜龛周边、在宫殿旁的高等级柱墓上,都曾经镶嵌有中国陶瓷,以昭示庄重与神圣。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格迪曾出土大量明初的龙泉青瓷——那是郑和航海时代的产品。它使我们不禁猜想,600年前,在斯瓦希里城邦鼎盛的时代,郑和船队是否也曾抵达过格迪?是否见证过这片遗址曾经的盛景?瓷片无声,却似乎已道尽一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3日 1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