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6:24:16 来源: sp20241105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手记:外国青年眼中的“一带一路”
新华社记者
外国青年眼中的共建“一带一路”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共建“一带一路”如何为全球的青年人赋能?
举世瞩目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的三名国际学生也在密切关注着论坛的各项活动。他们告诉记者,对于共建“一带一路”,他们有真切体会,更有美好憧憬。
梅布尔今年35岁,来自肯尼亚。来中国读书前,梅布尔在中国香港贸易发展局内罗毕代表处工作,曾帮助不少中国企业在东非开展业务。谈起共建“一带一路”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她告诉记者,蒙内铁路、内罗毕快速路、蒙巴萨马库帕大桥等大型基础设施投入使用,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梅布尔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肯尼亚电子商务获得迅速发展,不少人通过电商平台向中国买家销售特色产品,学习线上销售经验。
阿尔达今年34岁,来中国读书前在土耳其贸易部任职。他说,共建“一带一路”给土耳其民众带来不少实实在在的利益,胡努特鲁燃煤电厂、“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跨国铁路等项目极大提高了当地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水平。
21岁的柬埔寨学生本宋安(中文名王志安)也有着类似的感受。他告诉记者,共建“一带一路”给柬埔寨人的生活带来很多改善,带来更便利的通勤、更丰富的机会、更稳定的电力供应。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机遇,还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让柬埔寨与周边国家贸易更通达,对外资也更有吸引力。
这三名青年人,亲历和见证了“一带一路”给自己家乡带来的变化,又在中国从事“一带一路”研究,这让他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梅布尔告诉记者,她打算在内罗毕建立一个青年论坛,鼓励青年人探讨如何利用共建“一带一路”的平台,更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她说,肯尼亚青年人需要意识到,共建“一带一路”不只是政府间合作,更是一个给青年未来赋能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阿尔达眼中,共建“一带一路”将改变世界经济的面貌,为土耳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解锁”新机遇,更能为自己创造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王志安最感兴趣的是中国数字技术应用生态。他希望把这些技术和发展经验带回柬埔寨,让当地人也能用上“刷脸”支付等新技术,提高生活便利化水平。
在北师大“一带一路”学院,这三名青年人与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同学一道,共同参与面向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开设的学习项目。而为他们授课的,多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前政要和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
在这里,青年们分享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增进彼此了解,扩展着对世界的认知。采访结束前,梅布尔兴奋地告诉记者,热爱中长跑的肯尼亚人前段时间在内罗毕组织了一场马拉松比赛。这场比赛的“新场地”,正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内罗毕快速路。(记者宿亮、韩梁、陈杉、魏梦佳)
(责编:贾文婷、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