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5:11:49 来源: sp20241125
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今天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深入解读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2、3、2”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特点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点任务和全面部署相结合、年度性工作和阶段性安排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围绕解决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
“两个确保”,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个提升”,就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两个强化”,就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1.3万亿斤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任务目标。主要是在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稳定播种面积。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
二是主攻单产提升。文件明确,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重点是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
三是拓展食物来源。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面向整个国土空间资源要食物,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全国人民吃得饱、吃得丰富、吃得健康。
四是强化节粮减损。文件强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提倡健康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80%
粮食主产区是提产能、保供给的重头大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那么如何提高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围绕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作了有针对性的部署。
纵向上,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重点是对产粮大县的奖补,进一步向商品粮调出量大、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倾斜,取消对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配套要求。
横向上,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
产业上,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促进就地就近转化增值,加快粮食主产区兴县富民步伐。
7.6%
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实际增长7.6%,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9∶1。今年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搞好家庭经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
二是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支柱。文件强调,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
三是拓展转移性收入。文件强调,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把给农民的各项补助补贴补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四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文件提出,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四荒地”等资源资产,创造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两个“一”
乡村建设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的着力点,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建设要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城镇化趋势,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的分类指导。
二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不同,要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就是明确政府该干什么、农民该干什么,不能搞成政府大包大揽。
三是补上基础设施短板。针对农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列出清单,一项一项解决好。
四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回应农民群众关切。
五是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乡村建设要突出为农民而建,重在可持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不要急于求成,不能超越发展阶段盲目举债搞建设。
三位一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据统计,2021—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要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
一是严守耕地总量。18亿亩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了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且逐级分解下达到各地。
二是提升耕地质量。中央一号文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部署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在时序上,明确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挖掘后备耕地资源。重点是做好两块地的文章:一块是撂荒地,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把撂荒地利用起来;另一块是盐碱地,我国盐碱地多,随着科技进步,开发潜力相应增大,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种子和盐碱地要相互适配,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有效途径。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刘成)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