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以制度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总书记挂念的百姓身边改革事之生态环境篇

发布时间:2024-11-22 08:22:19 来源: sp20241122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以制度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总书记挂念的百姓身边改革事之生态环境篇

  新华社记者

  “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记者近日深入多地走访调研发现,各地牢记总书记嘱托,推动一项项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以制度的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答好生态保护“必答题”。

  明职责建幸福河湖

  【基层故事】

  湖水清澈,波光潋滟,近处绿树身影绰约,远处堤桥相映成趣。尽管近期天气转冷,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月湖之畔,不少市民或三五成群沿湖漫步,或携亲朋好友一起在湖畔小坐,享受着冬日江南的和煦阳光。

  “一部宁波史,半部在月湖”。月湖被称为宁波“小西湖”,始开凿于唐代,人文底蕴深厚。然而在十多年前,月湖遭遇了“水质危机”:一到夏天湖水便发绿泛黑,不时弥漫臭气,游客经此不得不绕道而走。

  不只是月湖如此。曾几何时,因水而名、缘水而兴的浙江,背上了前所未有的“水包袱”——全省有6500公里河道成为“垃圾河”,有5100公里河道成为“黑臭河”。

  河湖生态环境,既关系着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也关系着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河湖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上游污染,到下游才能体现;岸上污染,到水中才能体现;左岸污染,右岸也能体现。在以往“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分割管理体制下,河流治污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针对这一难题,浙江省2013年决策实施“五水共治”,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开启浙江河湖系统治理之路。

  自2017年起,月湖水生态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水体,要全面清淤除磷,种植沉水植物,引进水质净化设备;湖岸,要结合“海绵城市”理念重新设计排水系统,做好水土保护……多项工作齐头并进,涉及多个业务部门,由党政领导干部担任河湖长,成为推动工作的一个硬招实招。

  近年来,宁波市市级总河湖长、河湖长名单都会向社会公布。当地有哪些重要的河流湖泊、对应的河湖长是哪位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方式等,都一目了然。月湖也名列其中。

  如今,这场水质保卫“攻坚战”已初战告捷,月湖水环境已基本稳定在地表水IV类水质标准,部分水质指标已达到III类。

  【新闻深一度】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12月,《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印发。

  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2018年6月、12月,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这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通过实施河湖长制,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推动解决了一批河湖管理保护难题,河湖状况逐步好转。

  常体检守绿水青山

  【基层故事】

  “环境好了,河里的鱼越来越多。”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磁窑西村村民王彪说。

  海子河是磁窑镇的“母亲河”。由于化工园区工业污水长期直排入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难以处置高浓度化工废水,管网破旧造成雨污分流不彻底等原因,海子河一度成为黑臭水体,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下水走一圈,腿肚子都痒。”王彪说。

  海子河的污染,也成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直关注的问题。

  2017年,第一轮督察期间,群众就曾投诉宁阳化工园区企业偷排废水,使海子河臭气熏天,当地政府在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上报整改完成。

  实际整改成效如何?督察组紧盯不放。

  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山东期间,督察人员又一次来到现场。督察人员检查发现,园区整改不力,工业污水长期直排,环境污染问题依旧突出。

  海子河位于黄河下游。海子河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是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失的一环。督察组将海子河污染问题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社会进行公开通报。

  2021年9月,当地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专门成立海子河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专班,强力推进海子河整改工作。

  “救水”第一步,是控源截污。泰安对海子河沿线所有排污口进行联合排查,实施“一口一策”分类处置,聘请专家团队对沿线34个排水口逐一制定整改方案,逐口落实整改措施。

  当地制定园区管网改造提升整体方案,新改建管道12公里,将化工企业污水管网通过专管单独接入磁窑污水处理厂,取缔不合规溢流口,解决工业污水溢流直排问题,实现园区工业污水密闭运行,与海子河环境完全隔离开来。

  为持续提升海子河湿地自净能力,当地还大力实施海子河清淤整治,给污染河段“大换血”,并在河底栽植了10多个品种共70余万株水生植物,沿岸播撒四季青草种2万余平方米。

  如今,海子河再现绿水清波。当地正在抓紧建设海子河湿地公园,让生态红利惠及乡里群众。

  “到了夏天,我们就又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在岸边吹风散步了!”王彪感慨道。

  【新闻深一度】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从2015年底试点开始,督察已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轮全覆盖,并对一些部门和中央企业开展了督察。督察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两轮督察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环境效果。截至2023年5月,第一轮督察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总体完成率超过97%,第二轮督察明确的216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61%。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23年11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经全面启动,正在对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5省生态环境开展新一轮“体检”。

  划红线护美丽家园

  【基层故事】

  今年57岁的白玛乔,是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立定村村民,也是雅尼湿地45名管护员之一。

  白玛乔守护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被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每天上午9点,白玛乔准时带好工具出发。修补围栏、阻止不文明行为、捡拾垃圾……白玛乔通常要围着雅尼湿地走上半天。管护途中,遥远的路程是考验,顶着风浪划船巡查亦是家常便饭。

  今年年初,白玛乔邻居家的窗户玻璃被弹弓打坏,她和村民们担心使用弹弓的人会伤害湿地中的珍稀鸟类。大家立刻寻访周边村民,并且增加了湿地巡逻的次数,还利用社交网络发布提示。

  白玛乔说:“夏季的时候,为防止河中沙洲有人盗砂、钓鱼等,我们管护员必须划着村里集资买的牛皮船去查看,哪怕天气不好也不能有半点马虎。”

  随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当地曾经的砂石厂关闭了,村民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

  之前这里的村民放牧没有规划,大量养殖的牛羊造成植被破坏。现在村民都放下牧鞭,有的从事生态旅游业,有的发展起藏鸡养殖场、生态果园等产业。村民每年还能收到国家发放的生态补偿资金,生活越来越好。

  更重要的是,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提升了。以前牲畜粪便无人打扫,现在村民们都会收回家中做肥料;以前村民习惯随手丢垃圾,现在会主动捡起各种杂物……

  “雅尼湿地的生态越变越好,看到整洁的环境,我心里很舒坦。我给孩子们认真讲述这些年来管护工作中发生的故事,更会叮嘱他们,未来一定要把雅尼湿地建设得更加美丽。”白玛乔说。

  雅尼湿地的变迁是西藏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一个缩影。

  在西藏这片雪域高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60.8万平方公里,全区50%以上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零审批零引进“三高”企业和项目。2016年至2022年,年均为群众提供生态保护岗位53.77万个,累计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37亿元。

  如今,西藏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9%以上,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态优势正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新闻深一度】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一条重要控制线,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

  在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我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目前,我国陆域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覆盖重要生态区域。

  生态保护红线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构成的三条控制线,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基础。(记者王念、张武岳、高敬、田金文、顾小立、王靖)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