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发布时间:2024-11-17 00:59:54 来源: sp20241117

  龙年春节前后在巴黎举办的法国豫园灯会现场。   豫园股份供图

  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天鹅湖》剧照。   上海芭蕾舞团供图

  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第二季剧照。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供图

  “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匈牙利精品展现场。   上海博物馆供图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海内外人士到上海来,不仅能感受高楼大厦、高架地铁、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还能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和文化特色。”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强化上海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全面提升地位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024年春,上海公布46个入选2023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的项目、207件获得2023年上海市“银鸽奖”的作品与项目。入选项目聚焦中华文化国际表达、上海形象世界推广、全球叙事能力建设和扩大国际朋友圈等,充分体现上海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前景所取得的积极实效。

  种种努力,不断提升着这座城市在国际传播中的能见度。

  “走出去”

  龙年春节前后,上海的豫园灯会流光溢彩;万里之外的巴黎,一场法国豫园灯会以60架大型灯组、2000余盏各色华灯传递着中国年味。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豫园灯会开启“出海”首秀,在巴黎风情园上演一场视觉与文化盛宴。

  甲辰年的生肖——龙,是法国豫园灯会的主角。入口处的“双龙戏珠”门楼、装点在甬道两侧的盘龙柱、寓意美好的“鱼跃龙门”灯组……龙的元素贯穿在整场灯会中。除了“龙”,观众还能在这里找到更多中国古老神话中的“朋友”。此次灯会以《山海经》为设计蓝本,以“山海有灵”为主题,扶摇万里的鲲鹏、呼风唤雨的应龙、仙气飘飘的白鹿等《山海经》中的“神兽”都被融入灯组设计中,共赴巴黎。

  上海的许多胜景也通过五光十色的焕彩光影被介绍给法国观众。“沪上八景”中的“凤楼远眺”“野渡蒹葭”“海天旭日”“龙华晚钟”四大场景以及上海豫园的标志性建筑——九曲桥与湖心亭等,都在法国豫园灯会上得以展现。

  法国观众纷纷表示:“灯会如同童话仙境,仿佛让人置身梦中。”“灯会如此美妙,内容如此丰富,让人沉醉。”“中国‘神兽’灯组真是惟妙惟肖, 我想多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神话。”

  截至2月25日闭幕时,法国豫园灯会共吸引客流近20万人次。法方园长直呼:“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客流了!”

  “走出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不止法国豫园灯会。“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匈牙利精品展、“行走江南园林”江南文化与园林美学的现代诠释与国际传播等入选项目,通过文物与史迹展现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带领海外观众穿越历史长河,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上海博物馆与徐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作为上海博物馆“百物看中国”全球巡回展首展,在匈牙利塞格德的莫拉·弗朗茨博物馆开幕当天,这个展览就吸引当地居民总数近7%的人前往参观,形成轰动效应。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展览旨在让匈牙利观众进一步了解2000年前的中国汉代历史、文化和艺术风貌,同时开启更多对中华文明传承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探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拥抱世界

  2015年起,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天鹅湖》曾三度赴欧洲,并赴美国、澳大利亚巡演。百场海外演出,在严谨而且对艺术要求甚高的观众面前博得满堂彩。2023年,《天鹅湖》第四次出访欧洲,45天里,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格罗宁根、鹿特丹、海尔伦四城完成36场演出,场场爆满。这部上海芭蕾舞团的诚意之作,将剧中常规版16只或24只群鹅升级为48只,从“天鹅湖”到“天鹅海洋”的转变,让这部芭蕾经典展现了层出不穷、惊喜迭现的浩瀚之美。

  “海外演出商正是在该剧多年来每一次巡演都大获成功的前提下又发出邀约。”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上海芭蕾舞团高贵、典雅的海派芭蕾与西方经典碰撞,产生了化学反应,经典版《天鹅湖》“传达了‘上海制作’走向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扩大文化影响力是题中应有之义。上海敞开胸怀,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态度拥抱世界。

  2013年1月,国家地理探险家、作家保罗·萨洛佩科从非洲埃塞俄比亚启程,开始他的全球徒步之旅。他计划用十几年的时间,沿着人类走出非洲的足迹,穿越四大洲,一直步行至南美洲的火地岛。2021年9月,保罗在云南开启了他在中国的徒步之旅。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国家地理共同打造的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2023年拍摄了第二季。作品以保罗·萨洛佩科徒步穿越中国的行程为主轴,内容真实客观、鲜活生动。保罗不是一个主持人,而是一个亲历者,纪录片通过呈现他的徒步行走和独特观察,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的发展变化,了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保罗在中国行走期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和国家地理及保罗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同步发布徒步内容,触达数亿海外用户。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反馈,表达了对保罗以全新角度发现中国的赞叹。

  2023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Chinese Puzzle——我在美国学中文》在东方卫视播出。学会中文的美国人,会形成哪些对中国的新认知?美国“汉语热”背后,展现了哪些中美民间交流新气象?该片在寻找答案,也在探究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

  安娜斯蒂西亚·科斯的网名叫“毛毛虫”。在中国,她做过英语老师,出演过影视作品,还写过、录过歌,也经营着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我2016年到中国时,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就每天一对一跟老师学,很辛苦。”安娜斯蒂西亚·科斯回忆说。学中文,给了她一个看待中国的新视角。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给更多人。“美国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国的内容并不多,我想让大家看看,中国是多么有意思的国家,中国文化、中文是什么样的。”

  不断创新

  “上海是中国的文化高地之一,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阅文扎根上海、立足中国、面向全球,致力于打造全球性的中华文化IP。”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表示。

  由上海市出版协会、阅文集团于2023年12月主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摘得本届“银鸽奖”优胜奖。文学周上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语种达20多种,涉及东南亚、北美、欧洲和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上海土生土长的文化企业,阅文集团近年来频频“走出去”,助推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影响力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底,阅文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已上线约38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推出海外原创作品约62万部,最高点击量破4.5亿,访问用户量累计超2.3亿,单日评论数最高超15万条。

  值得一提的是,起点国际的Z世代用户占比近八成,根据《全职高手》《庆余年》《斗破苍穹》等IP改编的动漫、影视、游戏等,深受全球用户喜爱。此次评审中,多个入选项目聚焦Z世代群体、专家智库、旅游达人等,融合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国际友人特别是Z世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叙述方式,扩大了优质内容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上海形象。

  技术赋能带来国际传播手段和渠道的创新。“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数字创意国际巡展提取汉代壁画、画像石元素,结合现代艺术语言进行多样化、多形式的再创作,运用数字交互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石头上的史诗”进行数字化转译,推出不可移动文物沉浸式特展。由该展览衍生的视频作品,2023年5月斩获全球数字媒体与设计领域大奖VEGA数字奖4项全球金奖。

  “一梦华胥——中国皮影光影艺术”加拿大主题展是稀有的以中国非遗皮影戏为创作蓝本的原创沉浸式光影艺术作品,这个由中国非遗皮影元素构成的瑰丽光影世界,2023年登录加拿大蒙特利尔绿洲沉浸式艺术中心。

  双城+2023“探索中美关系多元视角”系列活动、《为什么是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故事》涉外教材等项目加强对外叙事能力建设,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平台或品牌标识,积极主动展现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及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认同。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