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发布时间:2025-01-02 00:50:35 来源: sp20250102

11月1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乘着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和“雪龙2”号,从广州南沙码头出发,奔赴南极。本次考察将历时近7个月,预计于2025年5月返回国内。考察队由来自国内80余家单位的500余人组成。

为秦岭站建设“添砖加瓦”

今年2月,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开站,这是我国第3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本次考察中,推进秦岭站考察保障能力建设是重点之一。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介绍,考察队将为秦岭站安装配套设施设备,为首次开展秦岭站越冬考察任务提供支撑,也将为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全面科学认知极地提供良好工作生活条件。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领队王金辉介绍,考察队将完成秦岭站主体建筑结构和墙板安装收尾,科研栋、室外管线、通信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系统、海水淡化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等配套设施的安装。秦岭站首次迎接越冬考察,由于这次越冬经历的极夜时间长、人数多、工作量大,对考察站各系统和智能化要求很高,因此越冬期间还将完成秦岭站主体建筑内部装修和消防、智能化等各系统调试工作。在具体执行上,考察队把“绿色科考”的原则贯穿于设计、建造、定制加工设备系统的始终,充分展示我国南极科考的绿色建造、绿色技术和绿色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秦岭站专门建设了新能源系统,主要包含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以彰显我国在南极特殊环境下的建筑技术实力和保护极地的理念,以及用实际行动履行国际环保要求的承诺,展现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围绕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开展调查

科学考察是南极考察的重中之重。本次考察中,考察队将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

王金辉介绍,考察队依托“雪龙”号和“雪龙2”号的考察能力,将分别在东南极的普利兹湾和宇航员海、西南极的罗斯海和阿蒙森海,以及南极半岛临近海域开展综合调查监测——

在大气环境调查方面,除了利用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等方式观测常规气象要素外,还将开展大气成分和温室气体检测,其结果有助于大气成分含量变化及其温室气体源汇影响的科学研究。

在水体环境调查方面,包含水文和化学两部分。本次考察的水文环境监测除了常规的温度、盐度、流速、流向外,还将继续在南极布放长期观测潜标,重点关注南极底层水在全球海洋中的重要作用。化学环境部分,将通过连续走航或立体分层采集水样,分析5项营养盐、溶解氧、碳等多个项目,对比分析南极海洋中海水化学组成,以及与中国近海及其他中低纬度的差异。

…………

此外,开展科研和后勤保障领域的国际合作,也是本次科考的一大重点。本航次将继续实施多国合作的国际南极“环行动计划”;实施与澳大利亚、挪威等多国合作的恩德比地区域航空调查任务,探索南极冰盖接地带等关键数据空白区域的冰—海—基岩相互作用,支持冰盖物质平衡的精准评估和不稳定性研究;并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智利等国继续开展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记者 杨舒)

(责编:郭思邈、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