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留学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06 01:14:14 来源: sp20241206

  坎贝尔在南京审计大学专业课上参与讨论。   受访者供图

  安德里亚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受访者供图

  在2023年7月举行的2023年国际青年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上,若贺曼(中)与其他营员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2023年10月,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外国留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王彦冰摄(新华社发)

  在2023年11月举行的2023年在华留学生武术训练营(天津外国语大学站)活动上,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武术。   刘东岳摄(影像中国)

  来华留学生是民间交流的使者,是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生力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外国青年选择来华留学。留学期间,他们深入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3名外国青年留学生,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留学中国”故事。

  

  北京大学意大利留学生安德里亚——

  “让世界更加了解真实的中国”

  “在我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们问我为什么去。今天我问他们,为什么没有来。”北京大学2021届留学生安德里亚在毕业典礼上字正腔圆的精彩发言,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意大利小伙儿。近日,安德里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未来将继续扎根中国,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发展变化。

  安德里亚4岁时就随父母来到中国,已在中国度过了20多年时光。“我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生活,每次回来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安德里亚说,自己与中国的情缘可以用3个“xīn”来形容,分别是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焕然一新的“新”,看到中国人民欣欣向荣、欢欣鼓舞的“欣”,与中国和中国人民心手相连、心心相印的“心”。

  “长期生活在中国,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看到了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提升,更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安德里亚介绍,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让他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云南昭通,安德里亚看到当地政府不断完善公路等基础设施,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宁夏中卫,他了解到当地政府加大投入保障,升级迭代治沙技术,促进沙化土地功能恢复,同时发展沙漠旅游和光伏新能源产业,助力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各级政府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推动可持续、包容性的发展,让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安德里亚说。

  “只有在中国多走走看看,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发展的奥秘。”安德里亚表示,他每年都会带着意大利朋友一同走进中国,走访现代化城市和美丽乡村,了解真实的中国。“百闻不如一见,他们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了人们的热情与善良,体验过温馨便利的生活后,都纷纷转变了曾经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还会把自己的见闻和体会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

  硕士毕业后,安德里亚选择继续留在中国,进入北京一家区块链领域的公司工作。“从校园到职场,虽然身份在改变,但我得到的关心与帮助有增无减。”安德里亚说,这份工作让他感受到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的澎湃活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研与创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诸多扶持和优惠政策,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我希望可以用中国教给我的知识,为中国发展尽一份力。”

  “在中国,我不仅学到了宝贵知识,也实现了个人的提升与发展。”安德里亚表示,未来他将进一步学习中国理念、传递中国精神。“我希望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搭建友谊的桥梁,向更多人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加了解真实的中国。”

  南京审计大学利比里亚留学生坎贝尔——

  “努力成为利中友好交流使者”

  “虽然刚留学1年多时间,但我感觉收获满满。”南京审计大学2022级利比里亚留学生坎贝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留学中国不仅帮助他提升了审计专业素养,更使他深化了对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来中国留学前,坎贝尔长期在利比里亚从事审计工作。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不断给审计工作带来新挑战,让他逐渐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更多新知识、掌握更多新技能来充实自己。“中国重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审计领域有不少先进经验和做法,我希望将所学知识带回利比里亚,提高家乡的审计水平。”坎贝尔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坎贝尔所在的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已招收8届硕士研究生,授课内容涵盖了当前中国审计的主要领域,累计为7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审计机关培养了280余名专业人才。他们在毕业后返回各自国家的审计工作岗位,为推动当地审计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为我们安排的课程非常丰富多元,我们不仅学习到前沿审计理论技能,还经常通过研讨会等形式与中国同行加强交流、互学互鉴。”在坎贝尔看来,审计工作对于加强国家治理意义重大,中国将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引入审计工作,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中国采取的扶贫审计、跟踪审计等做法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2023年4月,坎贝尔和同学们前往河南兰考县实地走访,了解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斗风沙、治水患的事迹,以及当地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治理实践。看到当地村民如今有了更好的生活,坎贝尔感触颇深,“在这里,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更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坎贝尔表示,他会将这种奉献精神运用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满足公众诉求、谋求公共利益。

  坎贝尔认为,留学中国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中国没有照搬别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他说,中国积极推动中非合作、南南合作,主张互利共赢,有利于推动实现包容性发展。

  “完成学业回国后,我会充分利用在中国学到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同时,我也会积极推动利比里亚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努力成为利中友好交流使者。”坎贝尔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若贺曼——

  “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我想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快速发展的根源。”前不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若贺曼顺利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博士论文答辩。他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从中找到中国发展的成功之道,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若贺曼今年30岁,已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13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留学中国期间,他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企业管理专业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学习。“学习不同专业,让我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领域,能够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看待问题。”若贺曼说。

  “近年来,中国各地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风电场越来越多,街道上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路灯也越来越多。很多手机软件都在帮助大家测量‘碳足迹’,身边的朋友也开始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这都是中国坚持推动更绿色、更可持续发展的生动例证。”若贺曼表示,他的博士论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思考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他看来,中国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可以帮助缓解全球生态问题,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启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把人们团结起来,促进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若贺曼介绍,2017年,土库曼巴什炼油厂从中国采购了一批设备,企业方找到他担任翻译协助双方沟通。他在工作中了解到,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土库曼斯坦和中国在人文、科技、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土库曼斯坦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相信未来土中两国关系会更加紧密,并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若贺曼说。

  2023年7月,若贺曼参加了“未来领袖  青春使者”2023年国际青年社会实践夏令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社会实践,走访各类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走访,我们认识到中国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这彰显了中国企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我希望不断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把中国的发展经验介绍给更多人。”

  博士毕业后,若贺曼继续留在学校担任留学生助教,利用自身经验为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更好地学习成长。“留学生们的收获也是我的收获,这让我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我将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亚—中国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他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6日 1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