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0:49:21 来源: sp20241205
南宋青釉刻花“吉”字碗。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供图
海上丝绸之路纵横于古代世界的绝大多数海域,成为东西方交通往来与经济贸易的渠道和不同文明相互沟通的纽带,这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互鉴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下文物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不少沉睡海底的珍贵器物在千百年后重见天日,犹如一颗颗明珠串起中外文明交流的点点印记。正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版本工艺”专题展展出的南宋青釉刻花“吉”字碗,就是这样一件器物版本。
历久弥珍的器用之美:
记录中华古人的智慧创造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不仅是理想的生活器具,也是具有文化功用的工艺品,素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代表了中国智慧、中国创造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南宋青釉刻花“吉”字碗是“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出水的一件外销瓷,产自福建南安的罗东窑。这件器物版本口径约24.2厘米、足径7.8厘米、高7.1厘米,敞口、微撇、圆唇、斜弧腹较深、矮圈足。胎色灰白,较致密,胎体厚重。釉色青中泛黄,外壁施釉近圈足处,内壁施满釉。内沿一圈弦纹下刻划、篦划流线弧纹,外壁口沿至碗底篦划数组竖道纹。
南宋青釉刻花“吉”字碗与一般古瓷最为不同之处,是碗心戳印阴文“吉”字,象征了中国人民对吉祥平安生活的向往,再现了千百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上先辈扬帆远航、对外开拓的姿态。这件瓷器因而有了生动而具象的文化意蕴,也有了传世版本价值。
丝绸之路的器以载道:
见证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日本学者长谷部乐尔曾这样评价中国瓷器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通过陶瓷器,似乎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交流史……通过陶瓷器考察文化交流情况,最好的线索是中国的陶瓷器”。得益于宋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饮茶之风的盛行,中国瓷器开始以商品形式大量向外销行。这时期的“吉”字碗等外销瓷器兼具生活用品与工艺美术品双重属性,承载着来自中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风格。据《明史》记载,文郎马神(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南部马辰一带)“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磁器”。典籍中的记载说明,中国瓷器的引进一定程度改变了部分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外销瓷的走俏,中华传统文化、道德追求和审美旨趣远播海外,影响力已不限于东亚、东南亚,而远至中东、西亚、欧洲。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伊兹尼克工匠模仿中国青花瓷,制作出大量白底蓝花的陶瓷。时至今日,陶瓷依旧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也见证了中国和土耳其源远流长的友谊故事。17世纪,中国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审美风情对葡萄牙瓷板画艺术风格产生重要影响,“葡萄牙蓝”由此产生并传承至今,成为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的美丽风景。
明清时期,外销瓷开始注重消费国的文化特性和风俗习惯,创造了许多兼具东方传统主题和西方装饰图案的瓷器珍品。按照欧洲订购商的需求,中国工匠们进行彩绘烧制,欧洲诸国贵族、都市、团体的标志是主要纹饰,这类瓷器因此得名“纹章瓷”。
重新邂逅水下遗珍:
构建海丝文化的集体记忆
海上丝绸之路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也被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进入宋代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技术的改进与航海技术的发展,南海海域商船云集,水陆往来频繁。
华光礁位于我国南海西沙群岛永乐群岛,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是古代中国通往南海各国的交通要地。800多年前,从福建泉州港驶出的一艘货船在华光礁搁浅沉没,这便是今人所熟知的“华光礁一号”——中国首次在远海发现并成功打捞出水的南宋木制沉船,也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有6层船体构件的古船。同时,沉船上发现了水密隔舱。这些船体包含的历史信息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造船工艺和远洋航海技艺。
2007年起,西沙水下考古工作队对“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和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据发掘报告记载,此次水下考古发掘出水各类遗物1万余件(套/片),陶瓷器占绝大多数。这些出水古瓷器器型多样、手法多种、纹饰多类,构成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文化遗产群像:南宋青釉刻花“吉”字碗、青白釉牡丹纹八棱粉盒、青白釉葫芦瓶等代表性器物正在我国许多文博场所展出,静静述说古代中华文明之灿烂和中外文明交流之密切。
我国考古科研人对“华光礁一号”的科学探索从未停下脚步。2023年12月,“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保护修复二期项目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开展船体复原研究,进行船体构件的填充加固等一系列保护措施。这项科研工作将有助于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考古文物记忆建构,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千百年前,古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交流的大时代,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桥梁。千百年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古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开启了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10多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从历史走进现实,续写着文明交融的佳话。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9日 17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