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1:02:46 来源: sp20241118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题: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套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科学填报志愿,珍惜每一分”“填个好志愿,上个好大学”……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再次成为热点。
近期,一些机构面向考生推出各种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价格动辄数千元、上万元,有的甚至近2万元。这笔钱花得靠谱吗?“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志愿填报服务缘何成热门“生意”?
全国3000余所高校、800余个本科专业,报录规则多,专业方向亦有变化。面对高考志愿填报,有的家长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如何用好过往经验给孩子专业上的参考建议,如何更快速掌握全面信息?
多名受访考生及家长提到,高考结束至填报志愿系统开放这段时间较短,面对高密度信息量,只能“突击”了解院校和专业,寻求更为“专业”的建议。
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高考志愿填报”,粗略看下来,有20余款App安装量在百万次以上。
记者选择安装量较高的一款下载试用,输入省份、选科和分数,系统生成若干所“适合我的大学”,选择“智能填报”,可以看到按照“冲”“稳”“保”三个层次推荐的部分院校、专业。如果希望获取更详细的介绍、信息,则需开通300多元的“志愿卡”。
在一些城市,有机构提供高考志愿咨询师“一对一”服务,标榜“专业”“个性化服务”,收费往往高达几千元乃至上万元。
记者来到东部某省会城市闹市区一家咨询机构暗访,路口斜对面就是一所全国知名高中。“单独志愿填报是6980元,还有9800元、12800元等档次。”这家机构工作人员说,“要想报名的话就抓紧,好多人已经报了。”
在重庆一家志愿填报指导机构办公室,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类资质证明:心理咨询师证书、中国教育在线高考志愿咨询师荣誉证书、重庆市教育学会某讲师团成员聘书……根据指导老师的经验丰富程度,指导价位分为4800元、6800元两档。
“我们读书不多,身边也没有几个懂行的亲戚朋友可以咨询。虽然学校老师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但我觉得他们不够专业。”一名前来咨询的家长说。
有机构盯上了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记者报名进入一个“高考报考指导师训练营”微信群,群主称,只需4980元报名费,学习4周便可考取证书入驻公司平台,由平台派单,为客户提供咨询。“一纸方案的收入就有800元至1500元……至少服务30个学员是不成问题的。”
“规划师”靠谱吗?
花高价请来的“规划师”,能够提供等价的服务吗?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规划师”鱼龙混杂,“套路”很多。
——以“专家”名头,骗取家长信任。西部某地一家志愿填报指导机构“蜗居”于一家艺术培训机构里,却挂出一块“某地志愿填报中心”的牌子。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有一名“专家”是某中学在职管理层干部,有十余年志愿填报指导经验,是“教育部督导专家成员”。
记者向当地政府教育督导室求证,工作人员则表示“不太靠谱,督学要持有国家颁发的证件”,并提醒“即便是真正的督学,也不能利用该身份做志愿填报指导的生意,并且这一身份与填报志愿的专业性无关”。
——持“证书”上岗,包装专业能力。一家线上售卖规划师培训课程的机构工作人员坦言,没有“高考志愿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一行“不存在持证上岗,证书没特别大的意义”;如果需要证书“包装自己、便于从业”,只要交800元,无需考试,便可给一张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证书。
——凭“话术”招生,靠“大数据”辅导。有的机构的“规划师”其实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一名曾在某机构做兼职规划师的学生透露,机构会给他们短期培训十几天,教给他们一些话术如“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报考数据量大,自己根本看不过来”等,然后用大数据系统生成一份针对性并不强的方案。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机构应用的所谓大数据工具,多数是套着“AI智能分析”的外壳,实际仅做了网络公开数据汇总。
高价购买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实则与考生自己研究报考规则作出的判断相差不多。东部某高校大一学生小郭去年花6000余元在生源地购买了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大部分规划师就是帮着筛一筛符合要求的学校。我想着收费贵的应该更专业,结果他们报的跟我自己报的一点区别也没有,他有时候知道的还没我多。”小郭说,感觉钱白花了。
如何弥补“信息差”?
教育部连续多年发布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还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治理。
考生和家长有必要为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付费吗?
“对于考生来说,与其听信某些‘高考志愿规划师’的‘专业指导’,不如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个人爱好、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科学合理确定适合自己的高考志愿。”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办主任汤海旸说。
多名往届考生和高中教师指出,认真研究各地教育部门、各院校发布的公开信息;明确自身特长兴趣,不盲从、勤思考;积极向学校老师、学长学姐询问经验——做好这几点,就能够作出较为满意的志愿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填报志愿的过程,本身也是考生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重要一步。”一位资深高中教师说,不宜将志愿填报只寄托于“花钱解决”,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采访中,很多家长反映,当前高校专业日新月异,建议教育部门将相关数据及报考信息更大程度公开,避免给某些一味逐利的志愿填报指导机构留下可乘之机。
对此,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今年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基于大数据,免费为考生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
汤海旸认为,高中学校作为开展志愿填报指导的主阵地,对学生的帮助作用还有待加强,这在农村高中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培训,把包括志愿填报指导在内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融入高中日常教学。”
“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可一体化融合开展,促进高中学业、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衔接贯通。”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发基地首席专家顾雪英建议,尽快设计出台面向高中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高中阶段主动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所在。(记者杨湛菲、周思宇、陈席元、刘宇轩,参与采写:杨芊叶)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