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9:51:15 来源: sp20241230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如何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仍面临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不够、部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参与度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应加强全链条部署,从制度建设着眼,统筹把握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打通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堵点。科技创新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出最终价值。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新局面,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这个过程中,需防止科技项目立项时“一哄而上”,面对市场又“一哄而散”;打通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之间堵点,提高科创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效率。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还需完善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建立科技成果登记、评价、发布、交易等全过程管理服务机制,让更多科技投入转化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相比,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更加了解用户需求,对产业发展趋势有较好把握。然而,不少企业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自主性,导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此,需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前置性参与重大创新场景建设,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有效对接,建立以产业化为导向的研发平台,推动科技人才与产业人才交流互通。
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2.3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1/4。与此同时,科技成果“不会转”“转不了”的现象仍然存在,科技资源闲置和浪费较为明显。对此,需要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厘清科技成果处置权属等核心问题,探索通过成果权益分享等方式合理分配创新成果,构建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协同创新机制,在科技成果和市场之间架起直达通道,有的放矢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见效。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创新而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强化前瞻性谋划和系统性布局,平衡好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