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故里”余姚产业突围故事:发挥城市IP叠加效应

发布时间:2024-11-22 20:05:41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宁波11月7日电(记者 林波)“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这是李白笔下的余姚;“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这是王安石笔下的余姚;“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这是范仲淹笔下的余姚。

  作为“阳明故里”,浙江宁波余姚有着多元且独特的城市气质。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其如何发挥城市IP叠加效应,答好共富考卷?

  近日,记者走访余姚多个乡村、制造业企业,透过这些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到,在共富路上,该市正推动科技创新、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融合聚变,通过资源整合和因地制宜发展,拉长产业链,激活发展活力,从“各自富裕”向“共同富裕”这一更高形态转变。

  作为一个工业强市,宁波余姚2022年GDP总量为1513.6亿元,持续领跑中国各县市区。

  记者走访余姚民营企业发现,量大面广的民企既是余姚转型升级铸造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也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在位于陆埠镇五马工业园的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仓库门前,工人们正将一批批产品装运上车,这些产品将被发往上海、江苏、深圳以及海外市场。该公司平均每天出货量约2万件。

电子电器零部件产品。 林波摄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今年以来,我们克服不利影响,坚持创新为先、以质取胜,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余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该公司负责人李遥杰说。

  虽然是电子电器的零部件,但小部件也有大作用。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不仅在传统电子行业“闯出名堂”,前几年还将生产业务拓展到太阳能逆变器、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领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李遥杰说,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公司每年坚持拿出产值的10%用于研发投入。”

  审视当下,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风险挑战,余姚如何助推制造业扎实发展,稳住经济增长大盘?

  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余姚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引领,聚焦“尊商亲商安商”,聚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重点优化政务生态和产业生态。

  如今,产业突围的故事在余姚不断上演。不生产1克塑料原料、不养殖1只水貂的余姚,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塑料专业市场、高端裘皮交易市场,实现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先后建成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不断汇聚各路创新资源,让城市发展更有底气。

  审视当下,在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已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板块”,而是成为探路共同富裕的枢纽和关键抓手。

  以绿色为底色,余姚正加码共富新动能。

余姚兰山村一景。 林波摄

  走进余姚兰山村,触目所及的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整洁美观的农家小屋、花木葱茏的庭院。沿着贯穿村庄的西岙大溪行走,溪道两侧屋舍俨然,党建和历史文化景观不时映入眼帘。

  “外修颜值,内修气质,提升乡村的发展活力。”据兰山村党总支书记项益平介绍,为进一步传承弘扬非遗文化,让文化浸润百姓心田,2022年底,该村总投资300万元的非遗研学传承中心建成,展出了车子灯、佛雕、豆酥糖、耐糕等陆埠非遗项目,成为吸引客流的新平台。

  余姚“五山二水三分田”,自然环境优越,四明山区有“天然大氧吧”之称,是全国首个气候休闲胜地。围绕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总目标,在进一步梳理山水、人文等资源的基础上,余姚深入研究了城市天际线、滨江岸线、城市色调等专题内容,以“余山姚水、阳明心城”为目标,不断前行。

余姚阳明古镇夜景(资料图)。 林波摄

  “阳明故里”是余姚最靓丽的城市IP之一。近年来,其将阳明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余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特别是今年以来,余姚发布了“阳明故里智汇余姚”地域品牌主题词,深入挖掘阳明文化在培育企业家精神、促进家事和谐、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现代价值,切实将阳明文化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之中。

  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表示,近年来,余姚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民营经济禀赋优势,大力开展阳明文化进企业活动,推动“知行合一”“致良知”“立大志”等价值观念,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紧密结合,孕育了富有余姚特色、契合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品行天下、通济万家”的新时期姚商精神。

  未来,该市将持续推动阳明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培育良知企业、打造良知品牌上再下狠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注入强大动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