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0:18:03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社 北京7月16日电 题:联合国难民署官员:善用新技术开展人道主义援助
作者 薄雯雯 赵婧姝 赖纨伶
“我们应拥抱创新,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很多新技术都能用于支持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联合国难民署纽约办公室执行主任西旺卡·达纳帕拉(Sivanka Dhanapala)日前在北京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表示,技术创新对于开展人道主义援助至关重要。
达纳帕拉此次来华出席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他表示,各方围绕发展议题的讨论令人印象深刻。全球人道主义行动不仅关乎和平,更与发展息息相关。在考虑流离失所者的问题时,发展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难民署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全球趋势报告》显示,到今年5月全球被迫流离失所人数达1.2亿,再创历史新高。达纳帕拉表示,许多人因新爆发和仍在持续的冲突被迫流离失所,除了正在进行的人道主义努力外,还要找到政治解决方案。
达纳帕拉介绍称,联合国难民署为应对全球人道主义危机采取多种措施,除提供救生用品、住所、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外,还注重提供生计、教育等长期需求的解决方案。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达纳帕拉说,解决生计问题可以帮助流离失所者从非常脆弱的状况走向自力更生,解决教育问题则可托举起孩子们的未来,使他们“像成年人一样站起来,照顾家庭和社区”。
7月15日,联合国难民署纽约办公室执行主任西旺卡·达纳帕拉(Sivanka Dhanapala)在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赖纨伶 摄在达纳帕拉看来,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中,技术创新的力量不容小觑。他举例称,联合国难民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西非和萨赫勒地区对流离失所者的情况进行预测,并分析气候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从而为实际援助提供指导。
达纳帕拉说,在叙利亚,联合国难民署为农民提供滴灌技术,不仅节水而且大幅提高了作物产量。“我们还利用太阳能技术为当地提供照明,这有助于减轻人们在黑夜降临时产生的恐惧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有用的太阳能设备都来自中国。”
达纳帕拉曾于2018年至2021年任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他表示,联合国难民署与中国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化。
“许多中国年轻人希望尽其所能为难民提供帮助,一名大学生告诉我,她曾在假期去孟加拉国一个难民营做志愿工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达纳帕拉认为,除了一线援助或是捐赠款物,提高公众对难民的认知和理解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激励国际社会的响应。
从事人道主义援助工作长达数十年,达纳帕拉坦言使他坚持下去的理由有很多,但孩童的笑容、流离失所者对生活的热情和韧性无疑是最直接的驱动力。“即使屋顶被火箭弹炸出了洞,窗户早已被震碎,那些孩子们仍渴望学习,农民们仍在学习使用滴灌系统供养家庭。”
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难民代表团将继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后第三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达纳帕拉认为,难民代表团向世界传递着美好的信息,给世界各地流离失所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体育是在艰难情况下为人类精神提供滋养的绝佳方式”。(完)
【编辑:张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