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5:13:13 来源: sp20241216
马和之《月色秋声图》。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
萧照《秋山红树图》。
仇英《赤壁图卷》局部。
赵孟頫书法作品《秋声赋》局部。 图均为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是北宋大画家郭熙对画山技法的“四如”之说,流传颇广。四季循环往复,各有特色,绘画中的山水也季节分明,美不胜收。
时下暑热已退,明净如妆的秋山,星月皎洁的夜晚,澄碧的秋水,载着浓浓的秋意,装点着自然。回望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就用“悲哉!秋之为气也”,奠定了古人对萧瑟秋景的感伤,从此“悲秋”成为文学作品里常见的情绪,其影响至今不绝。而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书画艺术,历代丹青圣手也描绘了大量的秋景绘画,传承至今。辽宁省博物馆书画收藏琳琅满目,享誉世界,在这秋意颇浓的季节,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件书画作品,跟随古人的画笔领略那时的秋日胜境。
南宋马和之的《月色秋声图》原为扇面,曾是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的旧藏,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标获得,装裱为对折册页,并标注题名“马和之月色秋声”,此后进入清宫收藏,乾隆对题七言诗一首,编入《唐宋元集绘》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这幅画尺幅不大但意境十足,秋风拂动下,老树摇曳,落叶纷披,树下岸旁一人席地坐于虎皮之上,一手拄地,目视远方,意态闲适。面前有酒具和餐盘,身旁有童子伫立。坡岸的远处不做刻画,天地相接,可见一轮圆月高悬空中。马和之是南宋宫廷画家之首,绘画上追吴道子,有“小吴生”之誉,以柳叶描著称。此图人物衣纹、流水、树叶等处,线条粗细变化明显,流丽活泼,富于韵致,显示出马和之高超的技巧。左侧有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题字,与画面内容相互映衬,诗有画意,画有诗情,相得益彰。
南宋四家之一的刘松年《秋窗读易图》是宋代绘画中表现秋意的佳作。图绘山崖下临水而建的一座雅致的院落,院外两株青松干挺叶茂,院内霜枫红叶,散落一地。屋中屏风露出一角,仍能看出屏风上清波荡漾。主人坐在临湖的书案前,书案上有香炉和翻开的书籍,简约而明快。他看向湖畔,若有所思,小童拱手侍立于侧,神态恭敬。远处林岫掩映,薄雾横陈,流水潺潺,一片湖光山色。此图和《月色秋声图》都是《唐宋元集绘》中的画作,但前图无款,作者马和之为后代根据画风指认,而此图难得的有“刘松年”三字署款于左侧山崖之上,让我们对作者的指认变得更为确切。刘松年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宫廷画家,画风与李唐一脉相承。他的传世作品不多,此图技巧精湛,意境空灵,成为研究者屡屡提及的代表作之一。
同样是前文提及的《唐宋元集绘》中,还有一幅描绘秋景的佳作,即南宋萧照的《秋山红树图》。萧照的出身颇为传奇,据史载,他于北宋靖康年间流入太行山为盗贼,后随南宋四家之首的李唐南渡,绍兴年间补入画院。他擅长山水画,山水、人物、树石酷似李唐,传世代表作有《中兴瑞应图》。此图无款,鉴藏家梁清标题签认定为萧照,想必依据画风而定。画面山峦重叠,秋水已落,岸边布满嶙峋的石块,小舟上一人以篙撑岸,似欲离开,乘客下舟,弯曲的小路通向山后的村落一角。引人注目的是岩石上高大的树木,秋霜已将树叶染成红彤彤的一片,散落的点点红叶零星飘落于水面。远处的山峦崖壁着墨不多,似不经意,但皆合法度,远景的疏旷与近景的繁密形成对比。画家用笔苍劲,赋色浓艳,深秋已至,天气渐凉,浓浓的秋意跃然绢素之上。
前面所介绍的三件画作都产生于宋代,宋代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代,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众多描绘秋意的文学作品中,“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东坡的《赤壁赋》是不可错过的名篇,而元代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和明代仇英《赤壁图卷》也值得推荐给大家。
赵孟頫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卓然大家,他取资广博,转益多师,集各家之长,自成一体。《秋声赋》为欧阳修的名篇,哀而不伤,臻于儒家哲学和审美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境界。赵孟頫所书此卷,总40行,共414字,一气呵成,圆转遒丽,深得二王笔意,运笔流畅洒落,行间茂密,气韵生动,可谓精美绝伦。明代王世贞评价此卷说“此书英标劲骨,谡谡有松风意,要当与《秋声》斗雄”,已经把书写技巧与书写内容相提并论了。
苏东坡《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其反映的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鸣,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不单对之后的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成为画家竞相表现的主题。其中“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所绘《赤壁图卷》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因赋文起首即为“壬戌之秋”,点明时节,故而后世画家也将之以秋景描绘。此图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天边青峦起伏,层层叠叠,若隐若现;眼前险崖峭壁,青藤绕树,红叶点点;当头玉兔高悬,月朗星稀,夜如白昼。一叶小舟水上漫游,上载主仆数人:一人捧卷阅读,一人高谈阔论,一人倚靠船舷观赏两岸风光。船首仆僮在吹火煮茗,船尾艄公在轻轻摇橹行船。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仇英出身低微,幼年失学,曾习漆工,酷爱绘画,他近师周臣,远宗赵伯驹,特工临摹,虽为职业画家,作品却极具文人气息,此图为其代表作。
上文仅列出辽博的部分秋景画作,在琳琅满目的古代绘画中,描绘秋景的画作极多,尤其到了元明清之际,大多数画家笔下都有秋景的呈现。在这些古画里,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秋意,有的冷僻萧瑟,有的生机勃勃,还有的带着浓厚的人情味,不论这些秋天是何种景象,它们都是属于秋季的一丝古韵。
(作者为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本报记者胡婧怡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7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