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7:34:58 来源: sp20241231
天桥艺术中心内景。 图为天桥盛世集团提供
天桥艺术中心的立体书工作坊,工作人员正向孩子们展示立体书。 图为天桥盛世集团提供
北京湖广会馆。 图为天桥盛世集团提供
舞剧《红楼梦》剧照。 黎星工作室供图
沿北京中轴线一路南行,穿过前门大街,来到位于西城区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晚上10点,这里依然灯火通明。一场演出刚刚结束,走出大门的观众意犹未尽,艺术气息在晚风中飘荡。
如今,南起永定门、北至珠市口,占地2.07平方公里的天桥演艺区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艺术空间。天桥艺术中心、湖广会馆、万胜剧场、北京风雷京剧团、北京杂技团、北京皮影剧团等汇聚于此,区域内剧场座位总数近5000个,还有书店、博物馆、影院、艺术家工作坊等多种文化空间,面积近10万平方米。
天桥演艺区有什么特点?演艺资源的聚集为区域带来哪些变化?艺术如何更好融入城市肌理与市民生活?记者花一天时间行走其中,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天 桥
从一座桥到一个园区
时间:上午10点半
地点:天桥印象博物馆
天桥艺术中心北侧是天桥市民广场,顺阶而下,就来到天桥印象博物馆。展厅入口,一座汉白玉石桥引人注目。“这是按照过去的天桥等比例缩小的。”上午10点半,观众不多,馆长宋鲲当起了讲解员。
展厅内,老照片、老道具、老字号牌匾串联起历史脉络,让观众一览天桥地区的前世今生。
明代,一座汉白玉单孔高拱桥在此建起,取名“天桥”。清代中后期以来,许多商贩在天桥周围摆摊经营,这里渐渐汇集了杂耍、游乐、商铺,不少民间艺人也来此表演。露天设场,俗称“撂地”,侯宝林、新凤霞、魏喜奎等众多艺术家都曾在这里演出。
随着时代变迁,实体天桥不复存在,“撂地”演出也慢慢不见。
时间来到2009年,北京市出台《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打造天桥演艺品牌,建设首都演艺活力区。
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成立天桥演艺区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天桥演艺区规划、建设、管理、发展工作。
2015年,重点项目天桥艺术中心落成使用,标志着天桥演艺区初步建成。
2023年,北京市提出“重点打造演艺集聚区和特色演艺群落。依托北京丰富的演艺资源,构建多集群发展的演艺空间格局”,“天桥现代演艺群落”成为重点打造的3个剧场群之一。
“天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传承下去。”负责天桥演艺区运营管理的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晓辉说,设计之初,天桥演艺区就明确了“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民生改善、促进产业发展、促进老城保护”的目标定位。
加强演艺资源整合,形成集聚效应,天桥艺术大厦、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市民广场、中华影院、天桥历史景观工程等项目陆续建成,一批艺术家工作室和文化产业公司入驻,片区内的特色街区、胡同、院落逐步实现改造升级,艺术渐渐走进生活。
2024年5月15日零点,天桥艺术中心今年的总票房正式破亿元,这是该中心自开业以来票房破亿元速度最快的一年。截至目前,天桥艺术中心2024年总票房达1.017亿元,22.7万人次观众走进剧场,其中音乐剧类演出票房在已售总票房中占比最高,达64.24%。
传 统
从赓续传承到古韵新声
时间:下午2点
地点:湖广会馆
午后,从天桥搭乘两站地铁,到虎坊桥站下车,不远处就是湖广会馆。
这座建于1807年的会馆,是北京现存为数不多的拥有戏楼的会馆之一,也是天桥演艺区内集传统与时尚于一身的代表。
戏楼内,国家级非遗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连丽如正在表演。自今年1月湖广会馆重新开放以来,每周六下午,评书专场演出都会准时与观众见面。
置身古戏楼,仿佛与数百年的时光相遇。昔日,湖广会馆宾客云集、热闹繁盛;如今,这里弦音再续,古韵悠悠的会馆更添新声。
这里不仅有戏看,还有一座北京戏曲博物馆。京剧名家穿过的戏服、戴过的盔头、用过的折扇……走入展厅,如同走进了京剧历史的长河。
这里不只有古建,还有一处国风茶饮会客厅。清新雅致的庭院里,京剧元素随处可见。点一杯以“游龙”“戏凤”命名的下午茶,便能品味舌尖上的戏韵之美。
“要让湖广会馆焕发生机,离不开古典意蕴与当代表达的有机结合。”湖广会馆负责人王学伟已然有了不少设想,“接下来还将通过展览、研学、美食、茶饮等多业态并行,营造文物活化利用新场景。”
天桥曾经是北京最热闹的娱乐场所之一,演艺早已融入天桥的基因。今天的天桥演艺区,如何激活传统?
在3家非遗院团,跨界创新助推好戏连台:北京风雷京剧团创排“京话剧”,北京杂技团推出亲子杂技剧,北京皮影剧团制作光影舞台剧。这些剧目融合多种艺术门类,使非遗拥抱更多可能。
在天桥印象博物馆,活态展示传承古老技艺。今年3月,西城曲艺传习社在天桥印象博物馆成立,每周日面向居民开放演出,为曲艺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今年,天桥演艺区还将推出‘重返天桥计划’,请老艺人回归天桥演出。”徐晓辉介绍,演艺区还将聚拢评书、快板、梅花大鼓等8项传统民俗技艺的青年传承人,打造兼具传承与发展的特色演出。
艺 术
从走进剧场到走进生活
时间:晚上7点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夜幕降临,天桥艺术中心灯光亮起,四面八方的观众向这里汇聚。一出经典音乐剧即将上演。
“天桥艺术中心的剧场音效很好,服务也很周到,是我看音乐剧的首选。”北京大学研三学生王鹿玄是音乐剧资深爱好者,这场演出她期待已久。
2016年起,王鹿玄就成了天桥艺术中心的会员。如今,像她这样的观众不在少数。但在设计之初,对于天桥艺术中心的定位,人们一度莫衷一是。
“综合考量后,我们认为要走差异化路线。”天桥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杨树聪说,“音乐剧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年轻人,符合艺术中心‘国际、时尚、大众’的定位。”
主舞台面积达400平方米,由既能负重又可灵活升降的76道吊杆和256块铝合金“积木块”搭建而成,可以充分满足布景需求;明装线阵列扬声器取代暗装音箱增强音质……剧院落成时,一个为音乐剧演出量身打造的大剧场亮相天桥艺术中心。
除了大剧场,这座综合性艺术场馆还有中剧场、小剧场、多功能剧场和近1万平方米的公共艺术空间。不仅是音乐剧,话剧、舞蹈、戏曲……开业至2023年,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7部剧目在此上演,吸引观众289万人次。
除了演出,天桥艺术中心还不断开放剧院空间,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举办各类活动、展览1729场,参与观众33万人次。
观众王翼也是一名文博艺术活动策划人,多年来参与了天桥艺术中心开展的许多艺术普及活动。“不看演出也可以走进剧院,来到艺术中心也不只能看演出。”她觉得,剧院打开大门,可以让人们有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和方式。
天桥演艺区北侧的平房区,见证着艺术带来的改变。2019年,天桥演艺区实施“天桥·艺巢”品牌计划,腾退修缮胡同中的“小旧破杂”院落,吸引艺术家团队入驻。现在老胡同焕然一新,南中轴胡同博物馆、软陶艺术馆等组成了亮丽新风景。
“开放性是天桥演艺区的特色之一。”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秘书长陈敏说,这里将园区、街区、社区、景区融为一体,围绕演艺生态实现了从内容到场景的有机更新。
走过近10年时光,天桥演艺区的发展令人欣喜,但徐晓辉觉得演艺区仍有不少探索的空间:如何进一步丰富周边配套设施、充分延展剧目IP的价值、突出演艺区的聚合效应……
“要进一步完善演艺生态链,提高国际影响力,为‘大戏看北京’赋能,为‘演艺之都’建设助力。”前不久,天桥盛世集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徐晓辉说:“希望不久的将来,更多人知道北京有一个既传统又现代、中外交融、古今荟萃的天桥演艺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2日 11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