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1:32:51 来源: sp20241121
新学期开始后,不少学校、家长“晒出”孩子的课后作业:学做一道菜、自主进行科学实验、每天坚持体育运动、在游学中记录成长点滴……各种实践性、体验性强的创意作业,寓教于乐、趣味满满,让学生动脑、动手还“动心”。
但也有家长反映,部分“花式”作业重形式轻内容,超出了学生能力、增加了家长负担,甚至催生出“代画手抄报”“代拍视频”等“作业生意”。
作业,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才能科学把握原则与尺度,跳出“写试卷、做习题”的窠臼,也走出“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布置给学生真正“走心”的作业?
告别机械誊抄,“花式作业”收获多
“你如何看待‘花式’作业?”近日,记者在光明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展开问卷调查,不少学生、家长畅所欲言。
“拓展思维、形式灵活,更让人感兴趣。”一位新疆初二学生留言。一位来自贵州的家长也表示:“孩子知道如何炒蛋炒饭、如何做甜酒了,整个过程家长引导挺重要。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只要愿意陪伴,教育效果很好。”
语文老师安排了“烹饪”任务,英语老师布置了美术作业,数学老师教你做手工……在福建省泉州市,不少中小学校的“花式”作业,让学生们直言“大开眼界”。
“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中国美食》中,提到了‘炒、烤、爆、蒸、炸、煮’等美食制作方法。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作业:暑期学习制作一道家乡美食。”福建泉州市丰泽区见龙亭实验小学学生告诉记者,英语作业也很有趣味,是以“My summer holiday”(我的暑假)为主题绘制一张精美的手抄小报。
随着科学教育的春风劲吹,在山东青岛,不少学校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作业中融入科学元素,打造“科学+”跨学科融合的特色作业。
“我发明了一双可以照明的拖鞋!用脚轻触开关就能启动照明装置,这样夜里起床时既可以看清室内环境,又不会打扰别人休息,一举两得。”围绕“科学精神·成长”主题,青岛四方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于照昕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科学作业,成就感满满。
“素养导向的课后作业,对学生而言不仅仅起到预习新知、巩固已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核心素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李勇认为,不少学校已从原来以学科作业为主转向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从简单巩固所学知识转向塑造学生的日常习惯、社会情感、学习能力等,更符合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花式作业”不能一拥而上,更不能超出学生能力
调查中,也有部分家长对不断“上新”的作业提出了质疑。
有家长吐槽,“有些作业只走形式不‘走心’,让学生‘做做样子’,造成不少负担,但并没有多大的教育效果”。还有人认为,“有的‘花样’作业就是为了参加各类评比竞赛或做展板,给学校争荣誉、撑面子。”
鼓励学生通过创意作业锻炼动手能力、拓展综合素质,这一良好的出发点,为何却招来一些“差评”?
采访发现,原因主要集中在三点。
一是部分学校实践类作业过多,各科目间没有形成统筹育人合力。
“但凡小假期,实践类作业就是三项起步。赶上寒暑假,光手抄报就得做四五张,还不算其他参观博物馆、科学小制作等任务。”北京家长刘佳很是无奈,“自己做不完,就得上网买,成品半成品都有,任君选择。现在都提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作业为什么还是分科布置、没有形成合力?”
二是部分作业过难,超出某一阶段学生正常的能力水平。
“到底是谁的作业?”刚刚过去的暑假,昆明家长李玉忙了好多天帮孩子画思维导图:“刚刚升小学二年级,就要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回顾上学期数学课程,要求‘涵盖所有重点知识点,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带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孩子根本不理解思维导图的内在逻辑,基本上是我在弄,他也插不上手,只是象征性地画了些装饰图案。”
不少受访者向记者吐槽他们遇到的“奇葩作业”:有的要求二年级小学生写网络素养提案,要“找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有的要求幼儿园孩子做视频展示,分享假期见闻……“孩子哪会这么多?最后都只能家长包办,作业‘含孩量’为0”。
三是有些作业考核评价单一,或“一交了事”、或重评选轻分享,没有形成正向反馈。
和孩子一起精心制作了手抄报后,上海家长李书涵每天都会询问孩子“老师有没有对作业进行点评”,但得到的答案永远都是“没有”。她觉得有些遗憾:“好像作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了就万事大吉,最多是选几张做得好的贴在展示墙上。但孩子并不理解老师布置作业的意图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好或不好,究竟啥原因。”
“没有反馈的作业就如同盲目的航行,学生难以知晓是否偏离了航道,也无法及时调整航向以到达最终目的地。”李勇观察到,为了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很多学校会布置作业要求每日记录锻炼方式和时间:“这样做初衷虽好,但难以评价真实效果,因为一些学生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应付了事。这样的作业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可能滋生惰性和欺骗行为,加重家长负担。”
好作业应“有趣味能胜任、有提升能迁移、有反馈能改进”
“部分教师没有从实际出发,不考虑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条件限制,过度追求华丽时髦的形式,让作业变成一种任务,反倒可能引起逆反心理。”多位专家指出,202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已经明确提出要坚决纠正学校作业中存在的数量过多、质量欠佳、功能扭曲等突出问题,为作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本次调查中,不少家长也提出了“不要科科布置,要整合统筹”“要增加灵活性,老师给出方向即可”“要注重作业讲评,不要一交了事”等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张帅认为,在设计布置作业之前,一定要先确定好作业目标:“不论是检测、巩固还是拓展、延伸,不论是传统的读写训练还是形式多样的实践类作业,都要服务于整体学习目标。特别是在单元教学设计的背景下,作业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及其水平要求,并突出作业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要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对作业统筹设计,提前布置,帮助学生对单元作业心中有数、自主安排。”
李勇认为,在做到设计作业“心中有数”的同时,还应遵循“三有三能”原则:“一是在布置作业前,把握住‘让学生有趣味、能胜任’的原则。传统模式下,一些学生只是出于‘不完成作业会挨批评’的心理而不得不完成作业,而素养导向下,更强调通过作业内容与形式的趣味化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此外,提倡通过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身难度的作业,甚至通过设计分类作业,让不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内容和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对完成作业的胜任感和自信心。二是在作业中让学生有提升、能迁移。学生通过完成有一定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要么将简单认识提升为深刻思考,要么将点滴知识汇聚为知识网络,要么将书本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要么将单一学科知识迁移到跨学科领域,实现‘让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三是在作业后让学生有反馈、能改进。一些教师只顾布置作业,却不批改和反馈,时间长了,会让作业流于形式。”
“评价方式至关重要。”张帅也持同样观点:“作业设计时就要为不同类型、难易程度的作业设计恰当的反馈与辅导方式,便于用作业巩固所学,促进学生发展。特别是开放性、实践性作业,既要关注结果,如学习作品的内容品质、呈现形式等,也要关注过程,如参与方案策划、素材收集、创意构思等方面的状况。”
(记者 邓晖 通讯员 段玥辰)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