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1 20:49:13 来源: sp20241211
“第一个孩子,我们也是按照前辈们的经验走,但回过头发现,很多是掏了冤枉钱,所以二胎的兴趣班,只选他们自己喜欢的,坚持一个,不到处撒网撒钱,还有我们不会放弃工作,希望能把年假攒到寒暑假,能和孩子一起去旅行。”
这是第一财经记者近日随机采访的90后二胎妈妈们给出的看法。
从2021年实施“双减”以来,我国制订了一系列治理校外培训的规章。近期,教育部再发布《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共20条内容,聚焦校外培训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遵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共同要求。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其主要任务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满足多样化的文化教育需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机构都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从去年开始,我们不再对孩子学科类课外辅导进行投入。根据规定,我们也很难找到补课的老师。但现在不补课了,孩子学习积极性与自主管理能力迅速提升。省下来的钱,我可以去健身,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双减”政策落地、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等多重因素下,新慧(化名)已撕去“海淀鸡妈”的标签,“不是躺平,而是遵循了教育本质,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也尊重自己。”
曾任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地方负责人表示,目前,除了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家长找她联系“私教”的情况较多,其他年级“私教”需求略有减少。
当然,政策从发布到实施再到产生效果,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近日,由多位学术专家设立的“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提到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按城镇和农村区分: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6.7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6.5万元。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
除经济成本以外,中国育龄家庭养育孩子,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后发现,从2010年到2018年的这近十年时间里,小学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3.67个小时,增加到了5.88个小时;初中生家长则是从每周1.56个小时增加到3.03个小时。
此外,家长的心态除了上述90后二胎妈妈、前“海淀鸡妈”,仍有部分接受采访的家长选择在寒暑假进行旅行活动前先“鸡娃”。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一些培训机构转型变身为“素质成长中心”或者其他类别的中心,非教育部门管理;另外,仍有一些老师会在寒暑假通过租赁酒店房间等方式进行课业辅导,两周收费在每位5000元左右。
显然,家长要真正找到“科学教育”的平衡点需要各方配合。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将2021年以来发布的规章进行制度化,进一步提高法律效应,促进校外机构规范发展。这是我国首次从行政法规层面对校外培训作出规定,具有里程碑意义。
《征求意见稿》给校外培训统一了概念界定,解决了校外培训的“地位问题”。明确校外培训是指“学校教育体系外,面向社会开展的,以中小学生和3至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象,以提高学业水平或者培养兴趣特长等为主要目的,有组织或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还明确提到对校外培训的鼓励措施,包括“鼓励、支持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校外场馆(所)开展校外培训,丰富课程设置、扩大招生数量,满足合理校外培训需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引入质量高、信用好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等形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征询意见稿》有两大看点,一是巩固“双减”成果,对之前治理校外培训的规章进行进一步细化、完善;二是理性定位校外培训的下一步发展,通过治理让校外培训发挥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作用,满足部分受教育者的差异化培训选择。
“我们目前的业务是以精读和科技为主。所谓有媒体炒作‘教培业’有放开的迹象,纯属对政策的误读。”已转型一年之久的一家教育巨头的地方合伙人兴兴老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校外培训行业会更规范化发展。我们也是字斟句酌地学习分析每一条,哪些是可以改进的地方,哪些是我们新的机遇。”
第一财经 作者:陈汉辞 【编辑:岳川】